余秋雨散文集(2)

2025-10-10 评论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
    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
    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
    你不懂我 , 我不怪你 。
    每个人都有一道伤口,
    或深或浅,盖上布,以为不存在。
    我把最殷红的鲜血涂在那里。
    你不懂我 , 我不怪你 。
    每个人都有一场爱恋,
    用心、用情、用力,感动也感伤。
    我把最炙热的心情藏在那里。
    你不懂我 , 我不怪你 。
    每个人都有一行眼泪,
    喝下的冰冷的水,酝酿成的热泪。
    我把最心酸的委屈汇在那里。
    你不懂我 , 我不怪你 。
    每个人都有一段告白,
    忐忑、不安,却饱含真心和勇气。
    我把最抒情的语言用在那里。
    你不懂我 , 我不怪你 。
    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爱你的时候,
    因为我只有在看不见你的时候,才最爱你。
    同样,
    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寂寞的时候,
    因为我只有在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也许,我太会隐藏自己的悲伤。
    也许,我太会安慰自己的伤痕。
    也许,你眼中的我,太会照顾自己,
    所以,你从不考虑我的感受。
    你以为,我可以很迅速的恢复过来,有些自私的以为。
    从阴雨走到艳陽,我路过泥泞、路过风。
    一路走来,你不曾懂我,我亦不曾怪你。
    我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
    也不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大方。
    只想让你知道,感情不在,责备也不存在。 一

莫高窟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片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我去时,有几座已经坍弛,还没有修复。只见塔心是一个木桩,塔身全是黄土,垒在青砖基座上。夕陽西下,朔风凛列,整的塔群十分凄凉。
有一座塔,显得比较完整,大概是修建年代比较近吧?好在塔身有碑,移步一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
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王圆箓既是小个子,又是小人物。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见到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在甘肃当过兵,后来为了谋生做了道士。几经转折,当了敦煌莫高窟的家。
莫高窟以佛教文化为主,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当家?中国的民间信仰本来就是羼杂互溶的,王圆箓几乎是个文盲,对道教并不专精,对佛教也不抵拒,却会主持宗教仪式,又会化缘募款,由他来管管这一片冷窟荒庙,也算正常。
但是,世间很多看起来很正常的现象常常掩盖着一个可怕的黑洞。莫高窟的惊人蕴藏,使王圆箓这个守护者与守护对象之间产生了文化等级上的巨大的落差。这个落差,就是黑洞。
我曾读到潘絜兹先生和其他敦煌学专家写的一些书,其中记述了王道士的日常生活。他经常出去化缘,得到一些钱后,就找来一些很不高明的当地工匠,先用草刷蘸上石灰把精美的古代壁画刷白,再抡起铁锤把塑像打毁,用泥巴堆起的灵官之类,因为他是道士。但他又想到这里毕竟是佛教场所,于是再让那些工匠用石灰把下寺的墙壁刷白,绘上唐代玄奘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他四处打量,觉得一个个洞窟太憋气了,便要工匠们把它们打通,大片的壁画很快灰飞烟灭成了走道。做完这些事,他又去化缘,准备继续刷,继续砸,继续堆,继续画。
这些记述的语气都很平静,但我每次读到,脑海里也总像被刷了石灰一般,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一直晃动着那些草刷和铁锺。
“住手!”我在心底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我甚至想低声下气地恳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