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回响(4)

2025-10-19 评论

  童昭珩慢了半怕才意识到一件事——他每次和冼观说话的时候,耳机里并未同步传来对方的声音,难道冼观每次和他交谈时都把麦关了吗?

  他奇怪地随意回头扫了一眼,却瞥见原本躲在岩石中的深红色章鱼竟然朝他直直冲了过来!速度之快,他的眼睛只来得及捕捉一道残影——几乎是一瞬间,八条触手已猛地拍在玻璃罩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童昭珩双目瞪大,吓得僵在原地,而经过一次尝试失败,章鱼八爪已迅速收拢、后退几米,再次全速冲撞过来,所有触手上尖刺瞬间竖立,口器上的一圈森然尖牙尽数张开,几乎就要刺穿玻璃吞下他的脸!

 

 

第2章 一枚胶囊

  “啊啊啊!”

  “唔!”

  童昭珩本就站得离玻璃极近,猝不及防被迎面撞上,吓得他大叫出声,原地起飞。

  但巨型水箱的高透玻璃实则光滑又结实,幽红章鱼的两番冲撞并未对其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单纯模样可怖,行迹诡异。

  “怎么了?”其他人寻声回头瞧来,见童昭珩像个炸了毛的小鸡,背后还紧紧贴着面色古怪的冼观。

  童昭珩指着章鱼,声音不稳,悲愤地指责道:“它……它忽然扑过来!”

  赵爽纳闷了片刻,乐起来:“就这?”

  “不是……”童昭珩还想解释,却见章鱼的触手缓缓垂落下去,扭了几下,又躲进了岩洞里,一副与世无争的软体类德行。

  “那……小观老师,你刚才又叫什么?”班长问。

  童昭珩回过头去,差点没磕在冼观下巴上,对方微微垂下睫毛,颇有些为难道:“你踩我脚了,现在还踩着。”

  童昭珩简直要尴尬疯了,连连后退鞠躬加道歉。随后他又有些不舒服地拉了拉衣领,努力深呼吸几次,问:“你们觉不觉得有点喘不上气儿?这里好像空气不太流通。”

  闻言,冼观随手在一旁的架子上抽了本游览册子,翻开介绍道:“大家在海底呼出二氧化碳,都会通过管道输送到藻类农场,可以在这里扫码查看个人碳抵消量 。”

  于是这个话茬便到此结束,童昭珩只能再度深呼吸,强迫自己不要将章鱼扑脸的画面在脑中反复播放。

  他浑浑噩噩地跟着走了好一会儿,前面的人忽然停下来,童昭珩茫然抬头:“怎么了?”

  “到了,”宋星月说,“你干嘛呢,梦游?”

  话音刚落,一片冷白的光线便从前方投来——冼观已经打开通向B3实验区的门,一个与观光区浪漫柔和的氛围大相径庭的空间出现了。

  幽蓝的光影和舒缓的音乐被抛之身后,通风换气的白噪音立刻明显了很多。研究区的风格冷峻而严肃,色调也是清一色的黑白灰——铅灰色的管道盘踞在天花板上,最大的管道直径超过两米,几乎占据了一半的空间,显得十分压抑。雪白墙壁的下半截已因为数年的使用而蹭上不显眼的脏痕,空间内唯一的色彩便是各种路牌指示和注意事项的标识。

  “哇,我还从没来过这边呢。”班长感叹道。

  “这是咱们学校提前专门预约好的,”小刘说,“回去要写报告的,大家要认真听。”

  因亚特兰蒂斯的双螺旋垂直结构,大面积的开阔区域都让给了观光区,科研区的道路便显得有些七扭八歪。初入的一段人行过道天花板十分低矮,冼观的头顶几乎都要擦到灯箱,几人跟着他爬过一段铁梯,步上一段漫长的下行长廊。

  进来之前,童昭珩本以为会看见电影里那种场景——无数穿白大褂戴面罩的研究人员行色匆匆,各类高精尖设备应接不暇,但其实这里冷清空旷得不像话,几乎没有什么工作人员路过。

  似乎是看出他心中想法,冼观解释道:“大型设备是这样的,调试好参数后,除了定期检查之外,所有实验数据都会等电脑统计整理好再进入分析。不大会有人一直盯着,节约人力资源。”

  说着,他停在一扇门前再次刷卡,厚重的双层气密闸门应声打开。

  “亚特兰蒂斯有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三维应力监测网,以及高精度的海底地震预警模型。”冼观介绍道,“整个岩石圈三维应力监测的传感矩阵,是由1200个植入海底断层带的纳米级光纤传感器组成的。量子计算机实时解算地壳应力张量,再由AI预警系统将地震概率转化为色阶图。”

  冼观示意他们看墙上的色阶图,蓝色为安全,黄色为异常,而红色则为临界。”

  “好像在老汪的课上讲过。”班长说,“用什么地磁偏角来算的。”

  “完全听不进去,”宋星月说,“老师太帅了。”

  班长惊恐地转过来:“老汪吗?”

  宋星月没好气道:“你傻吗?”

  “是用应力差,热流值和地磁偏角来计算的,”童昭珩说,“我记得去几年前还成功预报过一次7级地震。”

  “没错,”冼观道,“提前9小时对千流群岛7.5级地震进行了预测,震中的偏差仅为2.3公里。”

  “那我有一个问题。”童昭珩说,“假设真的成功预测到了地震,并且确认会对亚特兰蒂斯造成影响,这么大一个水下设施要如何避险呢?”

  冼观看着他,黑白分明的眼睛目光深邃,虽是面无表情,但总给人一种很认真的感觉,瞧得童昭珩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讪笑道:“我就随便问问。”

  “不,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亚特兰蒂斯得以存在的基石,所有进入这里工作的员工,无论是在接待处还是在研究所,入馆之前都需要学习一套非常详尽的避险逃生指南。”

  冼观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童昭珩微微侧过脸,扬起眉毛,满眼写着“所以到底是什么?”

  于是冼观复又开了口:“首先,亚特兰蒂斯的主体框架都是钛合金蜂巢框架,六边形支撑结构,可分散87%的地震波能量。其次,建筑底部有3000吨液态汞池的动态配重系统,可以通过电磁控制实时平衡重心。”徐徐道来的解说音从耳机内外双频道传来,“如果真的遇到突然状况,全馆会立刻启动紧急协议,并且暂时关闭除开生命循环系统之外的非必要供电设施。”

  “呃啊,别聊这个了吧,”赵爽却打断他,“本来就在大深海里,说这个怪不吉利的。”

  童昭珩还想听更详细的内容,但也不好扫兴,只能作罢。

  接下来的时间,冼观详细讲解了地质动力研究室的内容,又大致领他们参观了生物声学实验室,总算宣布道:“今天所有的导览内容就结束了,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同学们可以自由活动。”

  小刘老师立刻接话:“四点钟在B2层的会面处集合,海底信号不好不方便联系,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看准时间,别迟到。”想了想他又补充:“回到游客中心后,会给大家十五分钟逛纪念商品店,所以大家别乱跑啊。”

  “嗯。”

  “好……”

  众人懒洋洋地答应了,旋即三两凑队开始商量去哪儿逛逛。童昭珩没挪步——这一下午,他看了也听了太多内容,已经隐隐觉得太阳穴开始跳,是头痛的前兆。

  原地站着闭眼休息了一会儿,他头顶忽然传来声音:“你去哪儿?”

  “什么?”童昭珩愕然抬头,却发现周围只剩下冼观一个人了,手里如同来时般捏着一把耳机。

  “哦哦,不好意思。”童昭珩取下耳机递还给他。

  “你不舒服吗?”冼观又问。

  “没事,就是感觉有点缺氧。”童昭珩本想客气一句“谢谢关心”,奈何冼观无论从音调还是表情都品不出半分关心,仿佛一个走路间无意撞到跌到游客的机器人。

  冼观“嗯”了一声,依旧站在他身边不走开,童昭珩开始觉得尴尬了,说:“那我也去转转。”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反派二姐 克苏鲁 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