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便在若桐县买了匹马,骑马到野芳村需要差不多三日的路程。
-----------------------
作者有话说:[害羞]又要开启新副本啦~
第60章 芳野人家
快傍晚时天阴了下来, 竹林里起了浓雾。
一个长发半束的青衫男子,带着一个一身白衣的俊秀少年,骑着马在林间穿行。
马蹄“嘚嘚”踩过湿润的泥土地, 步伐轻快悦耳。
少年倚在男子的身上, 脸上带着丝丝倦意, 两人看上去已经赶了许久的路。
林祈岁阖着眼睛小憩了片刻,感觉脸上一阵酥痒爬过,眼睫颤颤,睁开了眼。
谢长兮指尖捏着一片树叶, 见人要醒,赶忙将叶子丢了。
勾了勾唇角,温声道:“别睡了,咱们快到了。”
林祈岁懒懒的“哼”了声, 拉了把缰绳,从他怀里坐起来。
原本骑马是为了赶路能快些的,却不想, 骑得久了竟这样累人。
他坐直身子,揉了揉自己酸痛的腰, 轻舒了口气:“总算到了。”
“出了这片竹林就是野芳村。”谢长兮道, “看样子, 我们得宿在村里了。”
宿在哪里都好, 林祈岁心道,他如今只想快些从马上下来,舒活舒活筋骨。
自从离开若桐县,他们除了晚上宿在客栈,几乎一整天都骑在马上赶路。
起先他还觉得新奇有趣,可一天下来, 屁股就痛的不行了。
偏偏谢长兮感受不到,只有他痛的躺都躺不下,只能侧卧或者趴着睡觉。
仅此一次,少年紧咬着嘴唇,暗暗在心里发誓,以后再也不要骑马了。
又行了片刻,便隐隐看见了竹林的边缘,这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也总算是有了尽头。
——哐哐!
——哐哐!
自竹林里突然传来了一阵有节奏的声响。
林祈岁正纳闷是什么声音,谢长兮已经勒紧了缰绳。
——吁!
马儿嘶鸣一声,立即停了下来,一根水桶粗的竹子突然砸了下来,正好挡在他们的马前。
谢长兮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翻身下马查看情况,却见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青年,从竹林深处走了出来。
青年二十几岁模样,小麦色皮肤,剑眉星目,生的周正,左眼角处还有一道挺明显的伤疤。
见了两人,那张小麦色的脸却愈发黑了。
明明是他差点砸了人,反倒还一脸的不高兴。
“前面没路了。”不待谢长兮开口,青年冷冷道。
谢长兮长眉拧起,差点被这不讲理的给气笑。
“这不是路吗?”他指了指脚下的小路,又指了指倒下来的竹子,“你故意的?”
青年没理他的话,又说了一遍:“前面没路了,回去吧。”
“前面不是野芳村?”林祈岁问了一句。
青年依旧没有回答,只是道:“再走就回不了头了。”
这话十分奇怪,但他们本就是冲着野芳村来的,断没有这个时候往回走的道理。
那青年见他们不肯走,不说话,也不肯把竹子搬开,就站在那里,看样子似乎是跟他们耗上了。
眼看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这么耗着也不是办法,谢长兮把林祈岁从马上扶下来,两人打算先把马拴在这,绕道过去。
岂料,见他们要走,那青年竟然一躬身,就把那粗壮的竹子整根扛在了肩上,然后直接转身走了。
林祈岁:……
谢长兮:……
两人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看着青年的背影走出竹林,渐渐消失,也翻身上马,跟在青年后面,出了竹林。
踏出竹林的刹那,林中的雾气突然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围拢,眨眼的功夫,两人已被雾气吞没。
这种熟悉的感觉,仅持续了片刻,待到眼前的雾气散尽,林祈岁的眼前豁然开朗。
呈现在他们面前的,竟是一片开阔的土地。
羊肠小道劈开了两边一望无际的麦田,直通向那座被绿树掩映的小村庄。
此时,夕阳西斜,晚霞将天边的浮云染的通红,一座座挨挤在一起的茅草小屋,有炊烟自屋顶袅袅升起。
而刚刚那个砍竹子的青年已经进了村,灰褐色的背影,此时只剩下小小的一点。
林祈岁怔怔地看了一会儿,忍不住道:“这里好像世外桃源。”
的确,和外面破败荒凉的村镇比起来,这里确实太过安宁平静了些。
要不是刚刚那阵浓雾,林祈岁或许真的要以为他们误入了一片没有被鬼气污染的土地。
“走吧,”谢长兮一勒缰绳,马儿又“嘚嘚”的踏在了乡间小路上。
小村庄越来越近,快进村的时候,两人都从马上下来了。
这个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做晚饭,大门开着,妇人在院里干活儿,小孩子就蹲在门口玩耍。
见他们进村,蹲在路边玩石头的小孩都好奇的抬头看过来。
其中一个穿着白色小褂子的男孩,突然把手里的小石头一丢,转身就朝身后的院子跑了进去。
院门没关,两人有些好奇的望进去,就见那院里的桂花树下,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正坐在摇椅里抽着烟袋。
小孩朝老头跑过去,趴在他耳朵边不知道说了些什么,那老头就从摇椅上起身,拄着拐杖,朝他们走了过来。
林祈岁瞧老头的模样,应该得有七八十的年纪了,虽然拄着拐杖,走的却不慢,腿脚还算利落。
“二位,外乡来的?”
那老头抽着烟袋,笑眯眯道。
林祈岁点点头:“您是?”
“我姓吴,是这个村的里正。”老头道,“你们也是来拜祭山娘娘的?”
“祭山娘娘?”少年一怔。
谢长兮接过话来:“对,我们是专程来拜祭山娘娘的。”
“唉,”吴里正听完却叹了口气,“你们外乡人恐怕还不知道,我们这儿的祭山娘娘怕是拜不成了。”
“怎么说呢?”谢长兮问道。
吴里正连连摇头:“那石像出了问题,越来越不对劲了。”
“我劝你们啊,哪来的回哪去,还是不要拜的好。”
这话说的和那青年如出一辙。
林祈岁眉头微皱:“我们赶了三天的路才找到这,这眼看天也要黑了,不好再赶路。”
“那就先在村里住下吧,”吴里正挺好说话,“老头子我也不是非要赶你们走,只是那东西实在邪门,我们村里的人都不去拜了。”
“多谢吴里正好意,”林祈岁话说的周到,“只是我们跑这一趟也不容易,拜不拜倒不要紧,但还是想去看那石像一眼。”
“这好说,”吴里正似乎松了口气,“你们今晚先歇歇脚,明日我找人带你们去。”
“好。”林祈岁道。
他说完,吴里正却没领他们进院子,反而引着他们继续往村子里走。
小村庄不大,这一路走下来就差不多都看完了,应该也就二十来户人家。
吴里正领着两人,从村子的西边一直走到东边,直到出了村子又往前走了一段,才在一个低矮破旧的小茅屋前停下。
林祈岁看着这歪歪斜斜的小屋就是两眼一黑,一连赶了三天路,再睡这样的屋子,简直是要他的命。
他现在只希望自己明天一早起来,别被硌的散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