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_作者:黄姜(124)

  ……

  乡试又称‘秋闱’,来年二月的会试则称‘春闱’。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行)省的省城举行,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从朝廷中央钦派。

  秀才通过乡试后就称为举人,而举人实际上已经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像浯阳县的县令就是举人出身。

  除此之外,举人的待遇在秀才的基础上也有所提升,田亩免赋的数额、免服役的户数相应增加,考上举人的好处可谓多多。

  黎池前世语文书中《范进中举》这一课里,虽讲述的是范进中举后的喜极而狂的丑态,还有周围人因范进中举后而陡变的谄媚巴结,抨击了封建社会里的科举制。却也说明了,在当时那个社会里,一个举人的地位是绝对不低的。

  因此,对于乡试秋闱,黎池他很看重,他不过也是个俗人罢了。

  恰巧自黎池下场科考起,县试、府试和院试都赶上了‘京中某人’影响下兴起的科举改革。而黎池没参加的上一科乡试,也‘不负众望’地有所革新。

  除新出的为防舞弊的新规外,最大的改变是在乡试时间的安排上。之前的乡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每场间有一日间隔。而现在的乡试依旧是考三场,却是连考九日。

  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后,还要在贡院里连待九日。

  虽说须提前一天即八月十七这天进入贡院,可这核检入场也需要不短的时间。黎池他们住的地方距贡院近,于是他们等过了晌午后才提着考篮去贡院外排队核检。

  等轮到黎池他们核检时,日头都已经偏西了。

  钟离书和明晟排在黎池前面,已经先他一步进去核检了,黎池告别送考的他爹和他三堂哥,也跨入了贡院的大门。

  乡试核检入场的程序与县府院试时并无大不同,只是要更加严格一些。有参加过一次乡试的钟离书他们指点,黎池并没有带容易引起误会的东西,因此很顺利地核检过关入了场。

  在贡院内手持长矛士兵的带领下,黎池顺利找到了自己的考棚——甲三号考棚。

  甲一至甲八号考棚,为江淮省八府院试的案首。

  黎池环视着这间他‘吃喝拉撒’都要在里面,足足要呆九天九夜的考棚。

  考棚十分狭窄,长宽都可能才两米。即使最近几天都出着太阳,号房里都还有一股萦绕不散的霉味和湿气。

  考生私下称考棚为‘号房’,也很贴切了。

  号房里面的东西不多,一眼就可以看尽。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白天被当做书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木板则当椅子,晚上睡觉时将上面的木板取下、两块木板并在一起,就成了一张床。

  上面的木板即‘桌子’上,放着一盆炭火、三支蜡烛。下面的木板即‘椅子’下面,放着一只夜壶,之后九天九夜的拉撒就要在这只壶里解决了。地上靠墙的地方,放着一桶清水,吃喝和磨墨都用它了。

  黎池放下考篮,拿出麻布帕子开始擦拭木板上的灰尘,擦干净之后才把考篮里的陶罐、干粮、打火石等等杂物拿出来,摆放整齐。

  至于笔墨砚台这些考试要用的东西,黎池暂时没拿出来,先让它们放在考篮里。

  黎池收拾完,又在‘椅子’上坐了一会儿,看外面天色渐暗,也到时候吃完饭了。

  黎池将满盆木炭倒在墙角,只捡了两捧木炭放在炭火盆里。然后生火烧了一小半陶罐开水,然后就着三张饼皮吃起来,这就是乡试考场里的第一顿饭了。

  黎池刚吃完晚饭没多久,就有士兵过来将号房的门从外面锁上了。在之后九天的考试期间,‘吃喝拉撒’就都在号房里了,直到考试结束。

  号房里头上遮瓦,墙壁也没有窗户,门一旦锁上后房内就阴暗下来不少。要不是门上还有一个安着木窗格的小窗,即使在白天,号房里恐怕都是伸手不见五指。

  等天完全黑下来之后,黎池将两块木板并在一起拼成床,拿一件带进来的外袍铺在上面,然后脱下身上的外袍、躺下后盖在身上。

  放空脑海,渐渐进入睡眠。

第47章

  第二天一早,黎池被士兵敲击窗格的声音惊醒,彼时号房内还光线昏暗着。

  “甲三号考生,请来领取试题和答卷。”

  黎池迷迷糊糊地,下床时腿一软就一个踉跄,不过立即就稳住了身形,半拖着鞋跨步过去接下试题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