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买扇,这人有病。路人们心里嘲笑着。可是下雪天有人卖扇才更奇怪,那是春日里才有的风雅事,出游的公子、小姐们人手一把摇呀晃的,好不优雅,此时卖扇早了些,等过了年才是大发利市的时节。
“公子别胡诌呀,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名士扇,刷地一声打开,上面绘的是名家画作,有小桥流水的,有小姐扑蝶,还有大和尚念经,小和尚打水的……不怕你看不上眼,就怕你瞧花了眼。”小贩不遗余力的吹捧自家扇子,冬天卖扇博个新意。
其实他摊子上不只有扇,还有各式各样的伞,以及一些不合时节的杂物,就像是想把平时用不到的东西全往外堆,谁看得顺眼谁买去,他只求赚个打酒钱。
“名士真风流,你瞧我风流否?”摆出风流样的管元善挤眉弄眼,拿起扇子直扇,扇得黑发乱飞。
“风流、风流,这扇子配公子你真是相得益彰,风流倜傥,路上的姑娘、大婶们一见你摇扇全都含羞带怯的回头一笑,瞧你把她们迷得晕头转向。”他鬼话说得溜,毫不打结。
“呿!我要她们看我做什么,本公子可是出自名门世家,打小家风严谨,洁身自好,你让我风流好坏我名声不成,心思恶毒呀!”他放下扇子,摇头又晃脑的数落。
“公子爷,小的只是卖扇的,你别把我的胆都给吓出来了。”小贩拍拍胸口装惊吓。
“看你没用的,不就是打趣两句,要是来的是大官儿,你还不吓得屁滚尿流?”地方官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做的好,福泽万民,反之即是祸及子孙,用民脂民膏自肥。
“哪像公子说的,见到官就腿软,不过若真让我见着了官老爷,八成也是直打哆嗦,一句话也说不齐。”小老百姓哪有机会见官老爷,能瞧见一队车马打跟前经过就不错了。
他状似无意的发问。“难道顶天的官儿不是勤政爱民,廉明公正的青天?不然你腿软个什么劲,这当官求的也只是财而已,塞几锭银子,大老爷定脱了官袍和你称兄道弟。”
“啧啧啧,那要花多少银子才能和大老爷平起平坐,就算我把这摊子给当了也买不到在衙门当差的活。”那是人家有门路好钻,他老实做生意,只求平安就好。“你是说大老爷很贪?”管元善煞有其事的眨眼。
一听扯到大老爷贪不贪的私密事,小贩面上一慌的左顾右盼,唯恐别人听了进去。“公子爷到底要不要买扇,不买就不要挡摊子前,小的还要养家活口呢!别碍着我赚钱。”
被赶的管元善怔了一下,大笑着走向下一个摊子,和布贩子聊聊布匹的价钱,再与茶叶商人谈起税金重不重,转个身又和卖胭脂水粉的大娘聊上几句,走走停停,十分随兴。
他话中不乏提到地方上的官员,从布政使到知府,乃至于小小的七品官,他都有意无意的问着他们官场上的行事作风,有没有人受压迫,有冤难伸,或是把百姓们当鱼肉,予取予求。
“大人,这江苏地区的官员看来还算清廉……”跟在管元善身边,有着两撇胡子的男人说道。
“嘘!慎言。”管元善笑意不减的横睨一眼,黑瞳深幽,似乎不若他表面上的不知民生疾苦。
“大……呃,二公子,我们一路行来并未查到任何弊端,江南一带处处祥和,富裕安康,连渔夫都一脸笑呵呵,直道年头收成好,大鱼入网来。”分明是安居乐业的好景致,人人衣食无缺乐开怀,官员们治理得当。
“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可能暗潮汹涌,文师爷抄写文书的时间太久了,抄得都迂腐了?你没瞧见百姓们一听见官老爷的神情不是欢欣鼓舞,而是一脸惊惧,担心言多必失而遭受牢狱之灾,不敢直言。”另一名黝黑男子嘲讽的说。
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连最是清廉有节的当了三年地方官,身家都有十万两白银了,何况是心术不正的人,那手伸得才长呢!不变着法子塞满银袋子,当官还有什么意思。
而且江苏位于南来北往的货物中心点,南货北送,北货南移,四通八达的水路贯穿各地,无一不由此地转运,其中的利润之大可想而知,想捞油水的人多不胜数。
当然米粮的差价和盐税的收入更是教人眼红,百姓离不开盐与米,那是大量消耗的物资,几个月下来便是相当可观的数字。
而国库近三分之一的税收来自江苏和相邻的两广,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百姓缴的税金只会多不会少,因为商人云集处财源滚滚而来,越是丰衣足食越有利可图,谁晓得私底下的官商勾结有多严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寄秋
管元善
裘希梅
重生
欢喜冤家
日久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