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饶是浑身精疲力竭,她只要一闭上双眼,眼前就情不自禁跃现刘常君的容颜……
她心头一热,不自觉恍惚惘然了起来。
夫君,现在在做什么呢?
时序自初夏入了盛暑,她也已经离开京师两个多月了,算算日子,嫣嫣应该也过门一个半月了吧?
新婚燕尔,蜜里调油,想必此时此刻,在同一片天空、同一轮明月底下,他和嫣嫣定时牵手相偎,在美丽的园子里远眺星空,共赏皎洁月色。
她心头一阵剧痛,手揪紧了胸口衣襟,努力压下那股酸涩不堪的痛楚感……不不,别去想,别去猜,只要祝福就好……
可若只「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从被无情弃,不能羞,」又谈何容易?
「常君,离了我,你有没有比较欢喜,比较快活?」
她仰望着苍茫茫、星子幽远的辽阔夜空,不能自抑地有些哽咽。「她待你好吗?有没有比我更能够令你常欢笑?」
料想,有嫣嫣在侧,顾盼之间,笑语流转,定时日日琴棋书画诗酒花。
不像她,带给他的都是无味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那些最最狼狈不堪的贫困记忆——
他会永远记得刘府是自她手中缴回了户部,记得娘亲在她的侍奉下归于九泉,记得她如何熬着苦、缩衣节食,一心一意指望他一朝高中,光耀门楣。
这些日子每走一步,离他越远,她心底渐渐明白,要一个人长期背负着另一个人的「恩情」,是何等沉重艰难的折磨。
所以她不怨他,不恨他,怪只怪苍天弄人,让他们的姻缘线一开始便缚在摇摇欲坠的悬崖两端,松不松手,最后都是一场沦落。
夜风吹过,刘惜秀将披风拢得更紧,不愿去想象,此刻,他是否揽着伊人入眠,已彻彻底底将她遗忘?
在不远处,也有人正静静望着天际,望着月光,想着这一生曾经放手的,这一世最不该遗忘的。
刘惜秀在酷阳下走着,汗流浃背,脚下青布鞋都快磨破了,仍旧咬牙继续前行。
翻过了一座小山岭,好不容易瞥见前头有间简陋的茶铺子,她不禁松了一口气,托着疲惫的身子,迫不及待在一张老旧摇晃的桌边坐下。
「这位小哥儿,渴了吧?喝点什么呀?」缠着头巾的妇人晒得黝黑,招呼起来却是笑容灿烂,丝毫不逊当空的艳阳。「我们有湃过井水的凉茶,自家酿的烧刀子,若是肚饿,有今早新蒸出的馒头,老卤汁的五香牛肉,要不要切个几两下下酒?」
「大娘,劳烦给我一碗凉茶就好了。」她肚子虽饿得咕噜噜叫,可惦惦荷包里仅存不多的银两,还是作罢。
「嗳,一碗凉茶,马上来。」妇人动作利落地斟了一大粗碗凉茶给她。
「谢谢。」尽管喉头焦渴得紧,刘惜秀顾不得先喝茶,忙问道:「大娘,你知道离济南约莫八十里路的村镇,是往哪边走吗?」
「我想想啊。」夫人沉吟了一下,「那可多了,济南城外方圆八十里,东南西北什么村镇都有,比如浣花镇、牛村、吴乡……多了去了。」
「我想去的那个村镇,是在十七年前曾闹过一场大饥荒的……」
一提起那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妇人脸色一白,不禁打了个冷颤。
「唉,十七年前咱山东各处闹的饥荒还少了?甭说济南城外的小村小镇了,就连济南城里都死了十几万灾民呢。」妇人忍不住叹息,「那个惨啊,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刘惜秀面色一黯,失望的喃喃自语:「那怎么办?我又该从何找起?」
「小伙子,你是要找你的亲人吗?」妇人同情地问。
「是的,我是当年逃荒出来的,现在回乡,想找找自己还有什么亲人没有,如果亲人都不在了,若能寻回他们的骸骨那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她极力藏住心酸,强颜道:「就是这样。」
「我听说城北外有乱葬岗,官府收拾了很多没亲人相认的骸骨,就埋在那儿,不过那里骇人得很,就算大白天也无人敢路过,说是有听见鬼哭……」光天化日之下,妇人光想就汗毛直竖,通体生寒。
刘惜秀脸色有些惨白,咬着下唇,还是坚决道:「大娘,你告诉我那儿该怎么去吧,说不定……我爹娘就在那儿。等着我带他们回家。」
「这……」妇人瞧了瞧她,最终被她的一片孝心感动了,叹道:「好吧,等会儿大娘再跟你说怎么走。不过大娘劝你还是找个胆大的人结伴去,那儿真的可怕得紧哪!」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蔡小雀
刘常君
刘惜秀
日久生情
后知后觉
误会重重
失而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