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帝女(3)

2025-10-06 评论


阿武一听,再度落泪,回头跪到李隆基的脚旁,“皇上,原来这全都是奴婢的错,只因为奴婢身上流着武姓之血,请皇上降罪奴婢吧。”

“阿武,这怪不得你,流着谁的血岂是你能抉择之事?”他心疼的安抚她,紧接着瞧向缘尘子,“若是依道长所言,将小公主送出宫外秘密养育,就真能避开恶气侵扰吗?”

他点头,并道:“除此之外,想要使恶气减缓,最好让大家以为小公主已死,这样大家不再忌惮小公主的降生,新的恶气也就不会再滋长了。”

李隆基点点头,无论道长所言到底是真是假,他都决定一试,尽一切可能保下小公主的命,免得阿武伤心落泪。

“多谢道长指引明路。”

他本要赏赐缘尘子一些金银珠宝做为报答,但全被婉拒了,缘尘子说自己四海游历,恰巧回到长安城,见到宫上盘旋恶气才来相助,能帮助小公主,一切只是缘份,所以不求任何报偿。

之后他便离开大明宫,继续游历四方,不知所踪。

而隔一日,李隆基马上发布消息,告知众臣民们小公主的“死讯”--

上仙公主,薨。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八月扬州城

扬州连接长江与黄河,是极重要的交通要冲,商旅往来频繁,人口众多,因此在城内也是运河纵横交错,形成一种特殊的交通景致。

而这城里的特产不少,其中之一便是颇负盛名的“扬州镜”,扬州所产的铜镜可说是大唐第一,深受达官贵人们的喜爱,百姓们也争相竞购,甚至当今圣上将自己的生辰订为“千秋节”,还喜欢在这一日赐给朝廷百官们铜镜,就是特别吩咐扬州镜坊制作的,还特别定名为“千秋镜”。

在扬州城,制作铜镜的镜坊不胜枚举,然而其中最顶尖有名的,就要数“灵镜作坊”了。

人来人往的热闹街道上,一名年轻男子正站在灵镜作坊紧闭的坊门前,双眉微蹙,不明白大白天的,作坊怎会没做生意?

百思不得其解的他,见到身旁恰巧有位中年男子经过,拦下男子,直接询问:“请问大叔,这灵镜作坊怎么没有开门做生意?”

“喔,这家镜坊已经歇业好一阵子喽,你若是要买铜镜,还是赶紧去找别家买吧。”中年男子好心劝道。

“歇业?”他讶异的再度皱紧眉心,“那在里头工作的人呢?大叔可知都到哪去了?”

“这我可就不清楚了。”

虽然没得到明确的消息,内心窒闷,他还是诚挚道谢,“多谢大叔。”

“哈哈,这没什么。”中年男子此刻倒是注意起他的样貌来,“年轻人,你是打哪儿来的?听你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

看他的样子约二十多岁,面貌俊雅,文质彬彬,不像商人,倒像是个读书人。

“在下来自大海之东的‘日本’。”他客气回答。

“日本?喔……是那个什么……‘遣唐使’吗?”中年男子像见到什么珍禽异兽似的,双眼瞬间发亮看着他,“我还记得十多年前时,扬州城内也来了一批从日本渡海过来的使者,说是遣唐使。”

“的确,在下正是遣唐使的从员之一。”他微笑应答。

年轻男子叫做鞍作真一,今年二十四,是日本遣唐使节团的译语,负责此行的沟通翻译。

当今天皇派遣他们来到大唐,除了向大唐皇帝朝贡之外,还肩负着吸收大唐文化,将之带回日本的任务,因此除了使节团外,随着他们前来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学问僧、锻冶工人、铸造工人、工匠等等的学习生。

这一回的遣唐使船总共来了四艘,成员共有五百九十四人,在七月初时抵达长江口岸,经过重重关卡,八月进到扬州城,得等到朝廷发下准许进京的文书后,才能启程前往长安城。

不过他们并没有被限制行动,可以自由在城内行走,因此一逮到空档,鞍作真一就特地来到灵镜作坊,希望能见到他的大哥--鞍作淳郎。

上一回遣唐使入唐是在开元五年,已是十六年前的事,而他大哥就是跟随前一次的遣唐使船入唐,以铸生的身份留在扬州城学习铸镜技术,学习的地方正是灵镜作坊。

他本以为好不容易能见到大哥一面,让大哥随着他们这一次的遣唐使船回日本,却没想到灵镜作坊歇业,大哥也不知去向。

中年男子兴致勃勃的又和他交谈一阵子后,就离开去办自己的事情。而他站在灵镜作坊的门前,无奈一叹。看来只能暂时回到扬州官府替他们安排的官设旅店“平桥馆”,过几日再来探查消息。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巫灵 鞍作真一 李绮儿 帝王将相 情有独钟 波折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