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瞪着眼睛,想喊却喊不出。
“哗啦”她从水里探出脑袋,水沿着发迹滴滴答答落了满地,她嘿嘿一笑,小脸上红彤彤一片——病态的红色!“头好晕……”她像是发烧烧迷糊了的喃喃自语,“噗通”又将脑袋埋进了水里,她咕噜咕噜的冒着水泡,在下一次抬起头时,突然从衣袖里探出银针,狠狠往自己的手臂上扎去——
血溅了出来,一针,两针,三针……好像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她下手得毫不留情。
那少年看得震惊——哪有人生病了不吃药……还如此——自残!
最后的最后,他再也抵挡不了那些迷乱的药味渐渐失去了意识,满手臂的血,红色病态的脸,那半梦半醒的明月姿态,张张嘴说出了什么话……
她说了什么话?
他没有再听清楚,那夜暑气将消,比明月还要濯傲的妖女,像是一个……噩梦。不闻璇玑,不覆千里。
十多年前,有东襄番教璇覆入住中原,原本井水不犯河水,奈何番教行为偏辟,人心诡谲,中原各派亦开始对此教暗中窥探,多加小心。
中原武林不曾见过其教主,但璇覆天下皆知的原因,并非武功绝顶一流,而是在于它的三郡三师。
传闻璇覆三师,药师,偶师,蛊师。
药师养奴,偶师驭偶,蛊师趋邪。
不见其人,不闻其声,摄人于无形,不过,谓之妖人。
江湖之人凡被驭于三师座下者,皆为中原武林不耻。
谓,士可杀,不可辱。
《江湖异录》曾记——药师依山,偶师居木,蛊师附水。
传药师居于千泠之山山峭之上,若无人指引只怕难以攀登至上,地形易守难攻,相对的,若是被围,便是很难逃出生天。
后武林多人死因颇诡,终是将意图分裂消灭中原武林的罪过定于璇覆之上,但因对璇覆了解甚少不敢轻举妄动,遂至今未曾公然与璇覆挑衅。倒是多年来,常常有些名门之人,后起之秀欲图名扬江湖而暗探璇覆三师——至今,无一人回。
生死未知。
其中最令人痛惋的便是江湖名门毓秀山庄,师家。
毓秀师家,家起百年,十多年前在善撰江湖史,通晓百家记的十三居士指引下一举捣毁天邺教而名扬江湖,可堪为江湖正道之首,众人听命为之。
毓秀庄主师远淮,膝下二子,长子便是江湖后起之秀中最杰出的一个,文武皆全,温文儒雅,宅心仁厚,尊师重道——这些都是十年前江湖上的盛传,那个时候,他刚及束发之年,师远淮带着他在毓秀的配合下捣毁了当时作恶多端的无幻门,于是毓秀山庄为那个孩子办了一场极为盛大的宴庆。
那日春意及及,他轻步雅然,颔首微笑,面对一干江湖老前辈,不卑不亢,甚至让人有些敬然的赞赏,仿佛他说的话,做的事皆是恰到好处的精细。却不想璇覆暗中捣乱,意图生事造乱,不过十来个人偶傀儡,片刻便被众人制服,并一致要求斩杀傀儡,连毓秀庄主师远淮也同意给璇覆阁这个惩罚以立中原武林之赫威时,那少年偏生一句话制止了杀伐。
不惊不吓,宛容温和。
他站在台前,甚至像个不会武功的,被众星捧月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公子。
暖风轻扬,柳枝拂过那人身前,他抬手轻捻之间,微微一笑,目光顿然消融,像是——慈。
慈悲。
众人立而消声,什么文武皆全,温文尔雅,什么宅心仁厚,尊师重道,这些江湖的盛传立刻在所有人的脑中烟消云散——不是因为那人不符,根本——是超越了那些极致的温、慈、仁。
这一刻没有人会怀疑,这个孩子,将来定会成为这武林的中流砥柱,这武林的,神。
不是靠着那些武功,而是心性。
一个,仁厚的,慈悲的,温雅到极致的,神。
可是,这个神话,被毁去已有十年之久。
十年前,为救被璇覆阁人所掳的箜篌居小公子,他夜探璇覆,从此未归。
天下武林,除了惋惜,别无他法。
神话,总是会逝去的,就好像当年的非倾,一如曾经怅音门一音老人所言,故人已逝,故人已失,江湖这地方,是留不住一个神话的。
明月上楼,烟柳轻拂。
千泠山中一到夜晚,寒气就深重起来,像是沾了露水,黏着在皮肤上。
浓重的药味一直弥漫不散,好像终年都是如此。
朦胧月下,有一人依栏独坐,紫罗轻衣,如暗夜中的山鬼,妖仙难辨。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无宴
长流(师宴卿)
西楼
江湖恩怨
波折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