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einaverybluemoon——在蓝色月光下,我们相遇。
那景致太美好,我见过一次,便永生不能忘怀。
那你呢,蓝飒?
那你呢?
——杜月聆
Ifoundyourletterinmymailboxtoday.
今天我在信箱里发现了你的信。
Youwerejustcheckinifiwasokay.
你只是写来问候我好不好。
Andifistillmissyou,
你问我是否仍想念着你,
Well,youknowwhattheysay
唉,你知道那些流言
Justonceinaverybluemoon,
在难得一见的蓝色月光下,
Justonceinaverybluemoon.
在蓝色月光下,只此一次。
Andifeelonecominonsoon
我有预感,它即将出现了
Noneedtotellmeyoudlik
无需告诉我,你希望只做朋友。
Andhelpmegetbackonmyfeetagain
也无需帮助我,从这伤痛中出离
Anddoistillmissyou?
我依旧想念着你吗?
Wellitsjustnowandthen
嗯,只是偶尔会想念吧
Theresabluemoonshinin.Whenimremindedofallwevebeenthrough
当我想起我们之间的过往,天空中蓝月皎洁
Suchabluemoonshinin.Doesitevershinedownonyou?
这蓝月如此皎洁,它是否曾照耀着你?
Oh,causeyouactlikeitneverevenhurtyouatall
哦,你看起来像从未曾受到伤害
Andimtheonlyonewhosgettinupfromafall
而我成了唯一一个必须从悲伤中奋起的人
Dontyouremember?Oh,cantyourecall
你不记得了么?你真的记不起来了么?
Justonceinaverybluemoon,
在难得一见的蓝色月光下,
Justonceinaverybluemoon.
在蓝色月光下,只此一次。
Andifeelonecominonsoon
我有预感,它即将出现了
注:歌词摘自Mary·Black《onceinaverybluemoon》玛丽·布莱克《在蓝色月光下》,翻译:叶山南。这是杜月聆人生中的第一个派对。
晚上九点正,杜家别墅三层楼的彩灯全数亮起;植满德国草皮的后院草坪上架起烤肉炉和冷餐台,数十位锦衣华服的客人手执酒杯,三两成聚,优雅地低声谈笑。
年仅18岁的杜月聆是这派对的主角。两个月前,她刚从高考的战场上归来。高中三年,她的成绩并不骄人;这一回竟然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令宠爱她的家人大喜过望,于是办起入学PARTY给她庆祝。
杜月聆是个可爱的女孩,大眼睛,翘鼻头,下巴尖尖的。她身材瘦弱,个子矮矮的不足一米六,是家里的小公主。她有着白嫩的手心和纤细的脚踝,因为很少运动,上学放学都以豪华房车代步,体育成绩差得离谱。她的皮肤也白皙得接近透明,脸颊上丝毫没有少女的红晕;因为她体质弱,很少晒太阳,一晒就会发晕。
从小杜月聆就知道,她的家与别人不同。父亲是名噪一时的房产开发商,母亲则是个养尊处优的贵妇,继承了祖传的三层豪宅。自打上幼儿园第一天起,她就被父母告知:不准带别的小朋友来家里玩,也不准去别人家里玩。
生长于大富之家的孩子,和其他同龄人之间总该是有些隔阂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她的父母很乐意将这隔阂维持下去。
于是她的童年,便总是在寂寞中度过。她有最贵最漂亮的洋娃娃和铅笔盒,可是别的女孩都不爱与她亲近。
她的青春期没有颜色,不管长得多漂亮,从没一个男生递过情书给她。她是公主,他们不敢高攀。
她孤单地长到18岁,没有任何朋友。她的性格害羞而内向,从来不敢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怕被人误解为刁蛮骄傲的富家女。
说实话,她非但不骄傲,反而有些自卑。
然而自今天起,她的人生终于有阳光莅临。她靠着自身努力考上大学,打消了父母送她去美国念书的念头。明天,她会离开这豪华大宅,去住四人一间的女生寝室。
对此,她很兴奋。长久以来一直睡在高塔顶端阁楼里的小公主,终于要踏出通往现实生活的第一步了。
杜月聆扯着自己银色蓬蓬裙的裙摆,小心翼翼地走下台阶,来到宽广的草坪上——那里是派对开始的地方。三楼阳台上的灯光师立刻将一束追光打在她身上。她有些害怕地眯起眼,听见如雷的掌声。
音乐声响起。按照父母的意愿,她要为来宾们献唱一首《雪绒花》。
她站到草坪中央,被一群陌生人环绕。她紧张地抓着话筒,开了口,声音颤抖:“Edelweiss,edelweiss,everymorningyougreetme.Smallandwhite,cleanandbright,youlookhappytomeet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