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那么顺遂——
“三姑娘,老爷明日要请杂耍班来府,让您给拨点钱好招待宾客。”
“上个月不是刚刚请过吗?”
“上个月是因为云起小姐生日,这次是让跟咱们做生意的波斯商人见识一下大唐的繁荣。”
要见识也轮不到元家出钱呀!元桑叹气。这就是元家最大的问题——一个没事爱摆阔的男主人。也许是年轻时候穷怕了,现在手头有些钱,就变本加厉地炫耀。宅子要最大的,器用要最精美的,三不五时找些名堂出来挥霍一下,造桥铺路是不用说,到过年还固定请城里所有老者大吃一顿,发每个小孩三串糖葫芦。上上个月竟因为隔壁家母猪生仔叫了街坊邻居来吃饭。扬州城所有的乞丐都会在他固定出门的日子争先恐后地齐聚元府门口,因为拿到的钱粮够他们至少一个月的温饱。
就算有金山银山老这么花也会一文不名。扬州城里有多少人表面恭敬地叫声大善人,暗地里笑他是冤大头?
“是不是皇甫家又有什么举动?”
从诚叔惊讶而又崇拜的眼神中她知道自己又猜对了。
“呃……皇甫家从京城请来了戏班子一连唱十天给老夫人祝寿。老爷说不能削了元家面子。”
人家给娘亲祝寿又关元家什么事?皇甫家是扬州首富,名下商号遍及大江南北,自然不把这点小钱放在眼里,元家跟他们比不过是小康罢了,怎么可能什么都比照办理?
元桑面无表情的样子让诚叔不禁打了个哆嗦。三姑娘从不发标,生起气来却是府中人人惧怕。吞吞口水,为了老爷允诺的假期,他横下心继续劝说:“老爷说,今年秋蚕的收成,整个扬州城就属元家最好,大大赚了一笔……”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叹服当年算命仙的话,三小姐果然是福星。自从她管事以来,天灾人祸总是奇迹般地绕过了元家。去年的蝗灾,今年的气候反常,都让淮南道倚赖农作物为生的农户商家损失惨重,却独独皆未波及元家,反而是抬高了的米粮和蚕丝市价,让员外赚得连做梦都狂笑不止。但他觉得最神奇的还是三姑娘的识人之明,且不说四年前在大雪天捡到绣工绝伦的云起小姐,两年前在栖灵山挖到了犹如鬼斧神工的刘濯匠爷,半年前又从人牙手中买下王琚这商业奇才,单是其他被提拔上来管事的各色人等,就将元家原有的基业扩展到两倍有余。
总之,凡此种种,让三姑娘声名远播,即便长相平凡,登门求亲的人却是络绎不绝。要是他年轻个三十岁,恐怕也会是其中之一——如此带财的娘子,哪个男人不是梦寐以求?
又来了。这种如仰望神癨\般的眼神。
两三个巧合,确实让她得到了所有人的信赖,但这不是她要的。带着传奇色彩的光环,掩盖了她漏夜查账的辛苦,埋没了她谨小慎微的决策,人们总认为运气便是她所有的一切,却不知道“奇迹”的背后藏着多少她当机立断的勇气。
“别说了,我不拨钱,您让员外自己来与我讲。”
唾沫星子戛然而止。如果员外敢来的话,哪需要威胁利诱他这把可怜的老骨头?两代主子的争端中,三姑娘是永远的赢家,因为她是对的。嘿,回去禀报便了,员外应该不会太讶异于这样的结果。
诚叔走后,她又着手处理未完的公事。估算之后,将开拓北方商路的计划搁置一边。不似爹爹争强好胜,稳健的行事源于自知之明。凭她的资质,能守住这原有的地盘,已经心满意足了。
fmxfmxfmxfmxfmxfmxfmxfmx
“刘濯刘匠爷回来了!”在客栈住了三宿后,这个消息才在城内传开来,富商们纷纷开始筹钱为上门求图做准备,三姑六婆们忏悔了自己的消息不灵通之后,急忙奔走相告。
身世成谜,来历成谜,低调的行事反而让刘濯在世人心中平添一份神秘之感,种种传说附会也应运而生。说他是前朝巧匠宇文恺的惟一再传弟子,说他少时得窥上古奇书,说他曾在昆仑山上得西王母亲自点拨,等等。
这时代不乏伟人,但在听腻了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之后,民间奇人的故事倒成为街谈巷议的新宠。
而刘濯成名之作便是在扬州完成,扬州人便俨然将他当做同乡来骄傲了。于是,刘濯的应邀赴宴,实在是让元员外在扬州城内走路有风了好一阵。
知他话少,元员外与席上宾客一开始就拼命拉着李宜得让他讲沿途所见,觑空向刘濯求证一些事,他便简短作答,一顿饭下来,也算是宾主尽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丛阙
刘濯(李成器)
元桑
几许分离
几多悲欢
为爱放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