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汉人自然偏帮南主。”左侧一将军装束的男子面露不快,“行军打仗以武力取胜。陛下不要被文弱书生的懦弱见解左右,错过大好时机。如今刘裕人在洛阳,我们只需出兵断其后路,便可一举吞并江南!”
北魏一向重武轻文,早有文官对此心怀芥蒂,如今此言一出,虽是冲崔浩而来,但被统一划分成“文弱书生懦弱之见”,也引来反对派官员的不满,当下有人出声驳斥:“符将军此话颇有偏失。刘裕之猛更胜慕容垂,引兵伐战自要小心谨慎。何况夏国日益壮大,对各国虎视眈眈实力不容小觑,我们随意兴兵,恐怕会顾此失彼后院起火!”
“那难道就要坐视良机错失?”先前说话的武官也涨红了面孔,“我们不去攻打,便把这机会拱手于人岂不是让胡夏那黄口小儿有了猖狂的机会!”
林飞听得晕头转向,完全搞不懂这帮人在说什么。她生在北方,长在南方。虽没什么胡汉之见,心里还是比较偏帮那处江米粮乡。因此当拓拔嗣再次问道:“先生以为如何?”时,她昏头涨脑地说出:“此事不妥!”
“哦?”拓拔嗣眸中精光烁动,“有何不可?”
她果然是自寻死路——林飞后悔得直想抽自己两个嘴巴。局促不安地四处乱瞄,正值一阵轻风夹带雪花自未关严的门缝钻入……呆呆地望着零星的雪沫,猛然忆起那少年的唇碰到耳朵,哑哑的声线发出轻不可闻的叮咛……如果大人见到父王,请帮佛狸传句话……
心念一动,她脱口而出:“如今兵众虽盛但将无韩白。刘裕一日不死,魏国一日不宜出兵!”
“此话怎讲?”
林飞定了定神,才道:“不知陛下可曾听过三国时期贾诩劝谏魏文帝的故事。”得到拓拔嗣的示意后,她继续讲了下去。“魏文帝欲征讨天下,征询贾诩的意见。贾诩认为:进攻他国应先在军事上权衡,吴蜀虽是小国,但地势险要有长江天险。刘备雄才大略,诸葛亮善于治国,孙权长于辨别虚实,陆逊精通军事;蜀汉固守险要,东吴泛舟江湖。难以在短时间将之击败。用兵的原则是先了解夺取胜利的途径,根据敌人的力量,任命我方的将领。才能做到攻战无误。文帝的文臣武将没有人是刘备、孙权的对手,即便亲自出征也不一定有取胜的把握。套换到如今的情境,就是我朝无人能胜过刘裕。既然毫无取胜的把握,又为何还要兵行险棋,给他人以渔利的机会呢。”
一番话后,整个大殿寂然无声。
拓拔嗣背手转步,遥望南方,久久长叹:“唉……”
林飞紧勒到嗓子眼的心也随着这一声叹息“砰”地落回原地。悄然举袖拭额,她知道这一关她——过了!呼呼,还好。还好有那个奇怪皇子的提醒,让她想起师父唠叨过的功课。
得意洋洋地迈出大殿,林飞用与进去前大不相同的举止,神气活现地哼着侥幸的小调,待要跨上软轿,才刚掀起轿帘,手却蓦然一震,斜坐在轿中,全身包裹在一袭白裘里眉若春山的少年,正似笑非笑若有所期地望来。
她闪过一丝惊诧,旋即报以掩饰的干笑,保持着这样将进未进的姿势,以手撑住轿额,俯身邪邪一笑,“外面风大,莫非殿下是来避风的吗?”
“大人说笑了。我的话,可有传给父王呢。”少年仰起天真的笑脸。
“这个嘛……”林飞抓抓头,索性厚着脸皮挤进去,“说是说了。”她咽了口唾沫,大方地承认,“只是忘了加上殿下的名字而已。”
“不要紧。”对她这种盗取他人智慧的行为,少年只是颇有气度地露齿一笑,晃动着齐眉的刘海,“能帮上大人的忙,佛狸就很开心。”
“哦?”林飞大感怀疑。要知道这世间向来只有损人不利己的恶业,却没有不记回报的善事啊。
“不知可否向大人讨个人情呢。”而接下来以看似无害的笑脸吐出的话语,却把林飞吓得忙不迭闪向角落。
“少来这套!”她凤眼一瞪,“昨天是你害我逃跑失败,就算今天救我,也是一报还一报——扯清!”
“那明天呢,后天呢。”少年悠闲地撩来一瞥,“父王需要用到崔浩的时候……并不是只有今天啊。”
“你这是什么意思。”林飞头皮麻麻地搓着瞬间激起小颗粒的膀臂。她可不是那种饱读兵书的才女哦,依托师父在天之灵的庇佑逃过此劫实属侥幸。她可没想过要待在这个鬼地方一直扮演什么大国师。
“崔大人的生活其实很闲暇吧。”少年好像只是随口不经意地问道。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江雨朵
拓拔焘
林飞
欢喜冤家
棋逢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