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奴左三知(下)(19)

2025-10-07 评论


老皇帝归天,继位的孝皇按例大赦天下,又加开了几次科考,提拔了些新官,把几个兄弟的手下从朝中赶出去的同时又开始培植自己的心腹。

帮自己登基的虽然也算是心腹之臣,但难保他们不挟功自居。

孝皇信步在御书房里来回走着,目光中有着老成持重的冷酷与精明。他虽然在先皇几个儿子中排行第二,但因为酷似生母——当今皇太后的原因,长得却比几个弟弟更年轻、秀气。

“皇上,事情好办。不就是那三皇叔有反心吗?派个人去查查,找个机会把他抓回京来放在你眼皮底下就好。”当今的六王爷,皇上同母弟弟慈王大咧咧地坐在皇帝哥哥前面的椅子上喝着贡茶。

“慈政,我担心的不仅仅是这件事情。西北不安全,朝廷里面还有大哥他们的余党没清楚干净,如今那个老家伙又蠢蠢欲动。”孝皇冷哼一声,瞪了眼又拿起茶点吃的弟弟说:“你什么时候回来帮我打理朝政?”

“皇上,臣弟已经辞去官职了。所以想在家享受平淡快乐的日子。至于西北,你信任的那个刘时英不是在嘛。我带兵的时候也跟他打过交道,就凭他的能力,只要他活着,那边你就不需要担心。至于朝廷里,我相信皇上恩德浩荡,那些迷途之人也会省悟过来,重新追随皇上。至于三皇叔……”慈王想到自己这个性格阴狠的二哥叫那人老家伙,不禁咧着嘴道:“你不是怀疑他想把势力渗透在北边的大军中吧?”

“正是如此。”孝皇终于坐了下来,寒着脸跟自己唯一信任的弟弟说:“密探来报,说那老家伙经常拉拢边关的那些武将。要不是大家都知道刘时英是我一手提拔,恐怕他会用金银珠宝将刘时英的家堆满了。”

“那正好,皇上可以找机会抄了他的家,充实一下国库。”慈王懒洋洋地站起来,跟皇上告辞道:“时辰不早了。臣弟家中事务繁忙,先告退了。皇上请保重龙体,不要为那些无聊小人伤神。”

“……”孝皇看着自己这个弟弟的态度,恨得牙根痒痒又无可奈何:为了登上这个皇位,用了不少手段,甚至连自己这个宝贝弟弟也威胁过、怀疑过……如今跟自己生分了,自己又能怪谁呢?只怨生在帝王家吧。

“皇上,外面的官员还等着觐见呢。”御书房里伺候孝皇的太监看皇上终于结束了跟慈王的谈话,便小心翼翼上前提醒。他见识过这位新皇登基后杀人的手段,那真是一点情面都不留。

“朕知道了。外面刚才在喧哗什么?”孝皇武艺不错,听得到御书房外远处有些官员在议论纷纷。

“禀皇上,那些喧哗者都是些外地来京述职的大员和等着觐见皇上后便离京的新任官员。他们好像是在说裴御使的事情。”老太监刚才差小太监去看过了,知道那里快赶上民间的市集热闹了。

“说裴陵?来得正好,就是他了。”孝皇听到裴陵的名字,紧锁的眉头忽然松开,忙吩咐老太监宣裴陵觐见。他也觉得派个人去查比较妥当,但边关民风强悍不说,那些守边的将领、兵士也不好调动。能找个称职的文官去办事还真不容易。不过如果那人是裴陵,想必事情可以迎刃而解。

御书房远处,一群官员见太监出来宣召,便都整整衣服。他们听被召见的是裴陵,便带着既羡慕又嫉妒的目光望着裴陵的背影,心说也是裴家先人造了福,出了这么个有本事的后代,能让破败的裴府重新名震京华。

“几位大人,那位是……”有个新任的官员并不识得裴陵,他来得晚些,只听那些大员们议论,没有听明白究竟,便拉住几位同年的袖子追问裴陵的事情。

那几位同年嘲笑他连裴陵的名头都没听说过,便将裴府的大起大落给那人细细讲了一遍:先皇在位时,裴老爷权倾一时,家中两个儿子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将,是京城人人羡慕的豪门。后来裴大少爷因为贪墨被砍了头,那裴老爷也不得先皇心意被罢官。一家人本指望在边关通兵的裴陵能步步高升,谁料这裴陵弃官出走,后来押送回京,先皇就将他削职为民。裴府自此败落,连小姐的亲事都被退了,自此这本来被全京城羡慕的人家就变成了连小官员都可以嗤之以鼻的对象。但后来那裴陵却出人意料地参加了科考并一举夺魁,震惊了朝野。先皇念他才华横溢就重新给了他信任,派他出去做官。裴陵也不负期望,把治下管理得有声有色,官声卓着,过了两年便升迁了。新任上,裴陵倒真遇上了大麻烦。那年他治下河水泛滥,洪流带走了无数的人命,并导致瘟疫横行。裴陵为了保百姓的命,就亲自砸开了要上缴国库的粮仓大门开仓赈灾,接着以私人名义大量挪借官银,一部分用来种树修堤坝,一部分用来请商道上的能人去倒卖海外来的珍奇货物……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于烟罗 左三知 裴陵 京城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