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对此书了若指掌,一看文段,便已知道是何故事。
他抬头确认:「《鸿门宴》?」
董贤点头,落坐在他边上,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兴许是心血来潮,刘欣这次并没回绝,拿起书卷,朗朗念道:「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
全篇念罢,董贤已沏好了茶,倒了一杯给刘欣:「《鸿门宴》少说也要千字,殿下很聪明,没有一处错字,读成破句。」
刘欣不以为然:「这文章,我本就已背得滚瓜烂熟。多亏老师上次又让我默一遍,现在是想忘也忘不了。」
早已习惯他说话带刺的方式,董贤并不放在心上,轻啜一口清茶水:「太后的寿辰就快到了,你准备得如何?」
鸿门宴后,立刻转入王政君的寿辰,似乎有所指引,欲语还休。
刘欣瞳眸一缩道:「诸事都由莽王叔安排,我没什么特别的需要准备。」
深宫中,看似墙栏坚厚,却处处隔墙有耳。一来一回几句对话,刘欣已大致领悟出意思,他坐直身子,转开话题:「刚才莽王叔托人捎来一封信,说是给你的。」
董贤拿过刘欣取出的信。封口处整整齐齐,并未被人开启过。
只怕你心里,早想透过信封,把这信看全了。
董贤暗忖,王莽心思慎密,若是密件,绝不会这样传到自己手里。既然通过刘欣,必定是不怕他看到的东西。内心如此一琢磨,他便当着刘欣的面,撕开信封。
「这像是一首小曲……」寥寥数字,他扫了一眼便已看完,信手将字条递给刘欣。
刘欣心里也有数,那两人的机密信函怎会经他手来传达?
他无可不可地看了看字条,念道:「垓下楚歌萦耳畔,人匆匆,秦之河山今已改。刘氏有骄子,罢黜百家尊儒术,鼎盛武帝年。花间恨,胭脂剑,一代佳人亦出塞。轮回复古自不变,何时复?须信天下自有贤者出!」
这首词曲作得极为隐晦,表面看似歌赞汉代自建朝以来,国泰民安。到了孝武帝时,国力、学术更是鼎盛一时。但只要细细推敲,词曲后阕却是在骂王太后妒人姿色,不择手段地将王昭君逼去匈奴一事。而最后一句,看似像写历朝规律,却暗示有人迫不及待渴望这一天尽快到来。观其仄律、格调,像是用来吟唱的。刘欣放下字条说:「词中所谓的贤者,看来莽王叔是在指他自己。」
董贤不语。
相较王莽,刘欣还显得稚嫩。恍若哪天,你认为这「贤者」指的是你,届时自然也就明白了。
***
今日的长乐宫,比起平日更显奢华。汉白玉雕筑的龙凤柱上,缠满了镶金附银的红绸。金碧辉煌的正宫外排起一条长龙般的队伍,司仪大声宣报,满朝文武的礼金、礼品源源不断地鱼贯而入。
长乐宫内,奇珍异宝铺天盖地,宫廷乐师敲击着巨大钟磬,笙歌乐音四处起。王政君的寿宴牵动了五湖四海的文武百官,为了这场寿宴,更有甚者半年前就到各地搜罗珍宝。
何等奢华,可想而知。「御阳宫欣殿下、董大人到!」随着司仪一声高喊,刘欣与董贤一进正宫,便不断有人上前寒暄。
这两人均是俊美非凡,立刻引得在场众人纷纷侧目。
刘欣如今已入住历朝太子住的御阳宫,虽没正式册封,但太子之位的去向,似乎日渐明朗。
阿谀奉承的人多了,便会起反感,刘欣恨透了这些虚伪表象,一概冷淡回应。相比之下,董贤在朝中已待了些时日,各路官员都已见识过他的绝丽姿色。
这次相见,不免又赞上几句。
「董大人近日好像又漂亮了些!」
「如今你已是未来太子的老师,今后可不要有了太子撑腰,就忘了我们这些同僚啊!」轻佻言语四起,董贤从容不迫,笑着和人调侃。他像是很爱素色,无论什么场合,都是一身淡雅长袍。
今天算是稍稍花了些心思,腰间配了一圈流苏,色泽虽然清淡,站在人群间却仍然夺目。面对朝众戏语,董贤的应对自如,反让刘欣不自在起来。自从上次将他逼去雨里找玉佩,刘欣一直过意不去。
近几日,他难得扮回学生,认真听课,今天一早还特地请董贤一起来长乐宫,给太后祝寿,可一看到董贤轻浮地与人谈笑,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别人都倾慕董贤的样貌,想必背后都想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如此一想,刘欣更怒,撇下董贤,一个人站到一边。各地官员从辰时起,开始排队送礼。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陶去何方
刘欣
董贤
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