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遇到兵(42)

2025-10-07 评论

李德元越来越觉得,自个儿就是一倒楣蛋子。原来,当日他与张赛虎费尽辛苦进出晋城,此后在外漂泊,不敢现于人前,可事实上,那案子早就已经破了。

就在二人出逃后没几天,有一位京城来的大官路过此地,吃饱了撑着的没事做,说是要帮忙查案。结果一查就查出不对劲儿了,那李德元和姓徐的死鬼无冤无仇,再加上他又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他为什么又凭什么要去杀人啊?

这个显而易见的疑点,让那大官招了府衙的王大人前来问话。一唬一吼之下,姓王的全数交代,原来,徐府家中有个亲戚是朝廷命官,非要他三日之内找出犯人,否则就摘了他的乌纱。王大人害怕丢官,就准备随便找个替死鬼。而那几日,唯一去过徐府的倒楣蛋子,就是上门借盘缠的李德元。王大人一看乐了,再去查李秀才的家底,—清二白,本本分分一读书人,家里又没有一个做官的靠山,再加上又是外地人,在亘城无依无靠,就是死了也横竖没有人知道。于是姓王的当下一拍大腿:得!就他了!

可王大人干算万算没有想到,自个儿的部下竟不知道是那根筋搭错了,竟然把李德元给放跑罗。这可叫他怎么再找出一个人犯来交给徐家?于是,他气急败坏地四处通缉,可人还没有捉到,就来了一个多事的官爷插了一手,先把姓王的给罢免了,自然也就撤销了对张、李二人的通辑。

然而,两个可怜的“犯人”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沉冤得雪、已是自由之身,还躲在山上过苦日子哩。

想到这里,李德元不禁长长地叹出一口气来:他们两个,真算笨蛋。

既然官司的事情搞定了,唐公子笑着约李秀才上京赶考,却被对方摇着脑袋拒绝了;“那个……我做了有违孔孟教化的龌龊事儿,实在没有颜面上京赶考。”

唐公子笑而不答,知他心意己决,也不多说,只是浅浅地笑。李德元被他看得不自在,摸了摸脑袋,尴尬地笑了笑,又道:“没脸考试,没脸做官了。不过,却也心甘情愿。”

慢慢地,李德元轻轻勾勒了唇角,笑在唇上,笑进了黑亮的眼眸里。

夕阳渐渐染红了街道,路边悬铃木的叶片,也被镀上了一层橙黄的颜色。依稀可以看见远处的人家,烟囱中冒出袅袅轻烟,在暮日的映照之下,显得格外柔和而温暖。路边的行人渐渐少了,小贩们也收拾了东西,准备回家吃饭去。

与唐公子告别已有半月,李德元漫无目的地行走在街道之上,一边摸著肚子一边四处张望。街道渐渐变得沉寂下来,与周围行色匆匆的路人相比,他的步伐显得飘悠得过了头。抬头望了望那一轮橙红的温暖日轮,他强打起精神,念了一曲《千秋岁》:

“莫把么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的确是结了,脑海中纷纷乱乱,纠结成一团。好容易他看开了,想定了,伦常礼法什么的,都让他扔去了一边,因为,“爱便是爱了,再理智也止不住,一点用都没有”。

可是,好不容易下了抉心,却找不着那个莽熊了。他曾冲回那个小镇,却再也寻不着那个家伙的身影。登时心里一片冰凉,他又只好晃悠回了巫城,请艳娘帮忙寻人。然而,等了好几天了,却愣是等不到那个莽汉子的任何消息……

耷拉下脑袋,李秀才仿佛游魂一样,行走在街道之上。不愿干坐著等艳娘传消息,可走到了街上,却也只是没头没脑的瞎转悠,哪里才能见到那家伙的影子?

“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自觉地念了这样的句子,李德元—怔,又立刻跳将起来,“天啊,这种句子来形容那个高壮家伙,哪里有一点相像嘛!人家等的是佳人,我等的却是头大笨熊……”

正当李德元如此不满地嘀咕之时,突然“咕……”地一声熟悉的响声,让他尴尬地红了脸。低头望了望干瘪瘪的肚子,李秀才突然闻到不知从哪里,传来隐隐约约的香味。

是酥油的香味!李德元循香望去,只见那是路垃的一个饶饼摊子,小贩正打算收摊回家,却还有三个烧饼尚未卖出,正愁得直吆喝。

这摊子怎么看上去忒地眼熟,李秀才一呆,愣了半晌。方才想起,当日他在晋城饿得前心贴后背之时,正是在这烧饼摊子前。撞上了那个家伙。他没请他吃烧饼,却请他吃了阳春面……

猛地,眼睛一酸。模模糊糊之中,李德元怔怔地望着那烧饼,仿佛能在上面看见那张熊脸一般,半晌没了声音,只是发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赖尔 张赛虎 李德元 欢喜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