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雨幽兰(3)

2025-10-07 评论


男子先开口道歉:“抱歉抱歉,我以为是一位和我同行而来的朋友。错认了。”

“没什么。你朋友也在这周围?”少女微笑着问道。

“是啊,”那人笑得也很友善,“但他不喜欢看这些东西,所以一个人四处闲逛去了。”

两人很有默契的同看了一眼刚才都在观看的壁画,又同时笑笑,少女看着他手中的烛台,道:“看来你此行倒是准备充分。”

男子笑道:“我一路都要准备着,怕错过什么没看到而要抱恨终生。”

这话他刚才就已对那个他假想的朋友说过。少女不禁又好奇地问道:“你喜欢看画?”

“喜欢看,也喜欢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变为一己之用嘛。”男子说的很随意,但少女看他的架式,似乎他所做的并没有他说的那么简单。

难得会有人喜欢看这里的壁画,少女问道:“不知你可曾去过文殊山的千佛洞?”

“当然去过!”男子的眼睛仿佛更亮了,露出兴奋的神情,“何止千佛洞,还有万佛洞,简直让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那年去看的时候,我真想住在洞中再也不出来了。后来还与一帮朋友在文殊山上醉酒三天,几乎一醉不起。”讲到激动处,忽念起岑参曾写过的一首诗:“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琵琶长笛曲相合,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驮,交和美酒金叵罗……哈哈哈……”他居然大笑起来:“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对那些佛像简直是一种罪过。”

真是个性情中人,君碧幽暗暗评价着眼前之人。禁不住接话道:“其实做人本就应是随性而为,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泥胎终不过是人做的,若被这些死物束缚住了手脚,活得岂不无趣?”

男子听完她的话露出惊讶的表情,大概是没想到能从一个女子的嘴里听到这番言论。惊讶的表情之余,更多的是一种“深合我心”般的赞许。

此时从外面又走进一名年轻的男子,看到洞中竟还有一名女子,不禁十分讶异,道:“雨兄,怎么……”

这位被称作“雨兄”的人哈哈一笑道:“我刚刚还把这位姑娘当作是你了。”

几人一同走出洞窟,回到阳光之下,少女这才又重新审视起那位“雨兄”:看他一身的白衣,与自己心中的那个人更加相象,只是他的外衣特别宽大,尤其是袖口肥硕,颇有晋人之风,眉角飞扬,神采奕奕,腰间并未悬挂任何的兵器,而是一管晶莹通透的碧玉长箫,气质很是洒脱,飘飘然恍若世外之人。

这副打扮她似乎曾经听人说起过,只是一时之间想不起来了。

而他身旁的那个男子,看上去似乎要更加年轻一些,虽然外貌俊俏却极英武,一身着简朴的深蓝色便衣,但颇有军人之慨。手中长剑乍看上去并不起眼,可光亮的剑柄则预示着剑的主人一定是经常使用起它,更令人不敢小觊。

白衣男子对同伴道:“你可知敦煌最初的来历?”

蓝衣男子似乎正为什么事心烦,没兴趣听他说,但还是敷衍的答道:“不知道。”

白衣男子兴致昂然地讲述道:“当年中原的一位皇帝因匈奴对其疆土的虎视眈眈而不得已将一个女儿许嫁到匈奴,以求两国能保太平。公主临行前向父亲索要一件宝物,皇帝答应了她,没成想公主要的却是花园中一颗皇帝最爱的绿宝石。奈何皇帝早已有言在先,不能出尔反尔,只好答允。但他又实在是不情愿,便派两位武士一路上以跟踪保护为名,实际上是行半道强夺之实。公主知道此事后很是伤心,但还是装做一无所知的样子。在临近匈奴边界之时,她将那颗绿宝石悄悄塞进她母后送与她的一只仙鹤嘴里。次日,那仙鹤死去,公主当众宣布要调查仙鹤的死因,并追查宝石的下落。那两个武士因任务未能完成又丢失了宝石而吓得仓皇逃走。后来公主嫁给匈奴王,在她的感召之下,匈奴王最终放弃了对中原的进攻侵犯。而那只仙鹤所葬之地后来就变成了一片绿洲,匈奴人也因此走向富庶之路。而那片绿洲便渐渐衍生成现在的敦煌。”

他讲完后问身边人:“如何?”

蓝衣男子不屑一顾的撇撇嘴:“纯属胡编。”

白衣男子笑道:“本就是个传说,不过是拿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谁也没让你当真哪。”

蓝衣男子道:“我是说那故事的结尾。说什么在公主的感召之下,匈奴王停止了对中原的进攻侵犯。全是胡扯。自汉以来,中原与匈奴,甚至是周边邻族邻国联姻过多少朝?多少代?有哪一次真正管用了?匈奴人和那些辽人都是生性残暴,嗜血好战,野性难驯,指望一个女子就能扭转战火兵戈根本就是妄想,痴人说梦。”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洁尘 慕容雨 君碧幽 古色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