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指柔情(13)

2025-10-07 评论


她慌乱地喊道:“皇上,我们这样是错的,是有罪的!我们不该……”

胤祯打断她,决然地道:“就算有罪,就算是错,我都已经爱上你了!”

明嫣瞪大了眼睛,小脸上血色尽失。

“我无法压抑,我也知道你不是我能碰的人,也许你不相信,但是,当你跪在我面前替二十弟求情的时候,我就爱上你了,明嫣。”

他搂住她,轻抚她苍白的小脸低喃:“我想要你,想要让你成为我的人、我的妃。”

她含泪看着眼前这个惟一珍惜她的男人,知道自己所有的武装防御全因他的告白而灰飞烟灭。

他的眼神是那样执著、那样热烈,从来没有一个男人用这样的眼神看过她,让她觉得自己是如此重要。

但她是他的弟媳呀!她怎么能回报他的深情?

“皇上,这样是不被容许的……”

“兄纳弟媳在汉人的眼中,或许是惊世骇俗的,但是满人可没有这样的顾忌。”

因为战乱,留下了许多孤儿寡母,为了生存下去,在满族,兄纳弟媳、弟娶兄嫂是很常见的,但在汉族却是悖礼的罪孽。

“可是……”明嫣慌了。

胤祯是当真的!

胤祯将她的柔荑包进自己的大手中,轻道:“我知道我操之过急了,没关系,你不用立刻回答我,但是答应我,你会好好的考虑这件事,好吗?”

“……嗯。”皇帝都肯退一步了,她还能说不吗?而且这个男人,还是惟一一个撼动了她心弦的男人……

“我希望能从你口中听见好消息。”他在她的额上落下一吻,“别让我等太久,好吗?因为我想要拥有你,已经等不及了。”授课两个月余,明嫣终于明白胤祯为什么要说弘历“夙成聪敏”。

六岁的小弘历不仅对汉学有着浑然天赋,求知若渴,并且勤练勤问,举一反三,才短短两个月,便能识字无碍,甚至默写了一篇周敦颐的“爱莲说”,从头至尾,一字不漏。

当明嫣决定开始教授弘历唐诗宋词时,弘历却有不一样的意见。

“先生,我自小生在宫中,是皇阿玛的阿哥,将来必定要为朝廷贡献心力,能不能教授我一些帝王家的学问?”

弘历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宏观,明嫣固然感到欣慰,只是帝王之学岂是她一个女子所能教授的?

明嫣想了想道:“四阿哥,为政之道我或许不懂,由一个妇道人家的角度去解析也有失偏颇。但是为政与待人处世有着共通的道理,我想,我可以教你一些汉学中古圣先贤的为政之道,这样好吗?”

小弘历很快地点点头。

明嫣阖上全唐诗,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两句话: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她先以苏杭姑娘特有的轻柔嗓音念了一遍,而后要弘历复诵一次。

对弘历而言,这两句话是艰深了些,但是重复念了数次后,弘历便能记住而不出错。

“这两句话,是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

对汉学涉猎未深的弘历并不知道诸葛亮是何许人,他所知道的文人,也只有李白、杜甫、贺知章等人而已。

明嫣微微一笑说道:“他是三国蜀汉的贤相,一生忠心为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所写的《出师表》中,这两句话最足以作为历代帝王的殷鉴。”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身为君王,应该要亲近有才德的臣子,远离奸佞的小人,而这也就是前汉之所以国势强盛的原因。”她顿了顿,继续说,“相反地,如果身为君主却只喜欢亲近小人,听些阿谀奉承的好听话,远离忠臣、贤臣,就会像后汉一样,招致衰败的命运。”

提起笔来,明嫣又写下:

圣人之官人,犹大匠之用木;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这两句话的每个字弘历都认得,于是便很自信地朗声念了出来,并问道:“先生,我念得对不对?”

明嫣赞许地点点头,解释道:“君主在选择人才时,就像木匠在选木材一般;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圣人,君主用人唯才,应该选择适当的职位让他们发挥所长。”

“可是如果君主这样用人,怎么知道这些人会不会背叛他呢?”

“四阿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上位者,应该有信任下属的器量,用了他就不该怀疑,如果无法释怀,那就不该用这个人,相互猜忌对国家而言并非好事。资治通鉴里有句话说:‘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就是这个道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京滟 胤祯 明嫣 阴差阳错 月老牵错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