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荷花(2)

2025-10-07 评论
《满汉全喜》这个系列颇有新意,以满汉全席的菜名为小说的名字,又以乾隆一朝的禅位为主线,写出各种风格不同的故事。总觉得中国历史上,野史最多的,就是乾隆一朝,而演绎出最多故事的,也是乾隆一朝。不过,真的忽然叫我以那个朝代的禅让为主题写一个故事,可是难坏我了。一般来说,一听这个系列的创意,想到的就是当时的皇子们。可是,缺少历史知识的我,真的不知道那些皇子到底是什么人物,有什么特点,什么经历。凭空创造,很是辛苦,所以立刻就决定取巧,要用野史小说中常用的人物做主角,这种人不用去查他们的资料,也不用担心读者感到陌生。

说到乾隆一朝,最有名的人物,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脱口报出乾隆、香妃、和坤、刘墉、纪的、福康安等。不过,事情既然发生在乾隆六十大寿的时候,那前面几个人物都已经老了,用不上了,惟一的选择就剩下福康安了。相信大多数人最早知道福康安都是在金庸的小说中,他笔下的福康安,是个出身尊贵、长相俊美,却没什么本大的公子哥,根本不讨人喜欢。不过后来倒有不少同类的清代小说,正视了福康安大将军的身份,开始描写他勇武过人的一面。我也曾偶然读过几本乾隆朝的历史演绎小说,才知道这个福康安,还真是个颇有本事的人,在乾隆一朝,也算是个名将了。据说,在台湾还有福康安的碑,乃是为纪念他平台湾之乱而建造的。如此一来,一个出身尊贵、文武双全风流倜傥的男性形象就出现在我眼前了,所以挑他当主角,就成了理所当然之事。公元1771年,乾隆大帝贺六十寿辰,举国欢庆。

时,国运昌盛,万国来朝,民间富庶,满汉芥蒂渐消。然而乾隆年事日高,但始终不见册立太子,朝堂上下不免蜚短流长,谣言四起。

当其时也,乾隆感怀故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二嫡子早夭,所以一直没有把册立太子的文书放在正大光明匾之后,及至中年又因为身体健朗野心不息因而更加不愿意谈及此事。然而岁月仓促,毕竟年事日高,力不从心,因此在六十大寿期前脱口而出“禅位”两字。

而在他的诸皇子中,有的已经死去,有的表面上对当皇帝根本不感兴趣,还有的生怕招来杀身之祸,敬而远之。

等到宫里确实传出了圣上金口玉言的“禅位”,顿时风起云涌,庙堂江湖如同春之惊蛰,野心和欲望一起飞升起来……“傅夫人进香,闲人闪避。”

呼喝声由远而近,惊得金光寺前轰然大乱,寺外的摊贩们飞快收拾走避,来往民众慌得手忙脚乱,直往路边躲。

金光寺内的僧人,也急急赔笑,请众香客暂避。

金光寺是京城大寺,时常有官家贵妇前来参拜,官家规矩大,女眷更不可轻易让旁的男子冲撞了,所以每每派家人驱散闲人。

这种事,常在寺里寺外营生的,无一不知,不过,一般的香客信徒或过往行人则不甚明了,见得这等阵仗,不知是什么大事,个个如没头苍蝇般乱窜一番。

有那年纪小、身体弱的,则不免在人群的冲撞之下,跌个灰头土脸。

便是那常在寺外营生的一帮算命先生、解签老人、专卖香烛灯油的老板们,见多了高官家行仗的气派,今见远处烟尘高扬,如此阵仗,也是惊奇,不免低声询问起来。

“傅夫人,哪个傅夫人?”

“还用问吗?这样的阵仗气派,天下还有第二个吗?”

“自然是当朝宰相国舅爷傅中堂的夫人。傅中堂又是皇亲国戚,又是国家重臣,权倾一时,炙手可热,所到之处,谁敢不避。”

正说话间,远处的仪仗队已然渐近,前头的十几人急驱快马呼喝众人回避,后头几十人护拥着一顶翠盖朱缨的大轿,大轿前更有一匹白马,通体不见一丝杂色,神骏无比。马上坐一华服锦袍的少年,英武非凡,远远望去,已令人恍疑是神仙人物。轿旁跟着一众杂役丫头,有捧香的,有执拂的,甚至连四时鲜果、金银玉玩,都摔在手上,随轿而行。

这一片锦绣香烟,浩浩荡荡,遮天压地而来,早把驱到路旁的人看得直了眼,只闻一片惊叹之声。

前头几匹开路的马已驰近庙门,大多数人都已远远地避开,不至于冲撞夫人,独庙门前有一个小女孩倒在地上,不曾起来,正好阻住去路。

马上豪奴骂了一声:“哪来的小丫头,快起来,别拦着夫人的路。”

小女孩骇叫一声,越发慌乱,想要起来,才一站起,却又跌倒。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纳兰 福康安 崔咏荷 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