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恺昨天夜里回府会大发脾气,为的正是此事。
“什么曹操就像豺狼猛虎一样,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不动就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会令事更不顺。”他甚至一把扯下武冠给丢到一旁去。
飞霜默默将它拎了起来,悄悄问道:“那是谁说的?”“张昭。”
看他这么生气,可见孙权尚未做出最后决定,那是否代表着自己也还有游说他的空间?明知是冒险,但飞霜仍然决定勉力一试。
“寒衣,张昭劝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为何今日会令你特别生气?”“前日刘备有使自江陵来,你可知道?”“我晓得,刘豫州的来使,正好是诸葛左参议的弟弟,对不?”“确是,诸葛亮乃子瑜的弟弟,年仅二十七,却能让年逾五十的刘备为他三顾茅芦,委实是个人物。”
“去年才把他自隆中请出来,今日就派他担当如此重任,可见刘豫州确实相当看中这位类似他参谋的部从。”
“不对。”
“不对?”飞霜有些不解。“但我分明听人说在得徐庶与诸葛亮之前,那刘豫州身边连一个二、三流的谋士都没有,他所信赖的,只有如关羽、张飞那种拍胸膛、竖大拇指的好汉,与吴侯的知人善任,根本没得比。”另外一句没有说出口的话,则是:与丞相的善待士人,则士人归之的气度,相差更是何止千里。
“你说的这些全对,我刚才说的不对,指的是诸葛亮这次来使江东,大部分乃是他自动请缨的结果,而非出自刘备的遣派。”
飞霜闻言,立即陷入沉思当中:看来此次丞相南征,非但东吴不可能即刻臣服,就连那好像已走投无路的刘备,在得了诸葛亮这一号人物后,会不会因而翻身,也值得密切注意。
“会自动请缨前来,必是因为意识到事态已十万火急了吧。”
“听子敬说是如此。”
飞霜知道子敬是鲁肃的字,在刘表死去时,他曾向孙权提出若刘备与刘表部众同心协力,就与之结盟,如果他们之间离心离念,则可相机图取的建议,要求亲自到荆州去探虚实。
于是孙权便以吊丧和慰劳刘表军队为德名,派鲁肃前往荆州,他到了那里以后,除了劝刘备与孙权结盟,共图大业以外,也向诸葛亮做了一番自我介绍,说他是其兄诸葛瑾的好友,诸葛亮对鲁肃即推诚相与,成了朋友。
“他是与鲁肃校尉一同回来的?”
“嗯,子敬告诉公瑾与我,说那位诸葛亮向刘备进言:‘事情已经很紧急了,我愿亲自前往东吴,向孙权求救。’刘备便让他同子敬一起过来拜见吴侯。”
“他说动吴侯了?”
端木恺叹了口气道:“那诸葛亮身长八尺,长得一表人才,辩才更是无碍,我想在来之前,他对吴候的脾性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一与之面对,便采行激将法。”
根据她对于孙权的查探,也同意在此关键时刻,那或许是最有效的办法。
“他说:‘在海内大乱的情况下,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也屯兵荆州,和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统一了北方,又占据了荆州,威震四海,刘豫州无力当其兵锋,吃了败仗,已经返到了夏口。’”
“他说得非常客观,俱是实言。”飞霜已暗自佩服起这个从未谋面的参议。
“非但客观,而且极为大胆哩。”端木恺苦笑道:“接下去他竟然就直言希望吴侯根据自己的力量,考虑要采取什么态度,说:‘如果能以吴越之众同曹操抗衡,就应该马上与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便应当立即停止军事行动,趁早投降。现在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心却犹豫不决,紧急关头还下不了决心,大祸可就要临头了。’”
飞霜听得有趣,唇边不自觉的浮现一抹笑容。“吴侯就任他如此嘲讽?”“吴侯年龄还小于诸葛亮一岁,你想他有可能按捺得住吗?马上反唇相讥的问道:‘既然如此,你们那一位刘豫州又为什么不投降?’”
“是啊,他为什么不投降?”飞霜真正想问的,其实是:你们为什么不一起投降?“你知道他怎么回应吗?他说:‘刘豫州的情形和您不同,他是毫无选择余地的,因为他是汉朝皇室的后代,又英才盖世,天下人士仰慕他者众,因而前来效力献身者也多,就像江河归于大海一样,即使大事不成,那也是天意,但无论如何,是不能向曹操投降,拜倒在敌人脚下的。’”
“言下之意,岂不是说吴侯就不是英才盖世,所以他才会劝他考虑投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齐萱
端木恺
雪飞霜
英雄美女
弄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