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是全国首都,商业繁华,人口集结。城內冠蓋云集,有志于投身仕宦之途的秀才举人莫不汇聚此地,探问当朝可有拔擢人才不遗余力的重臣,以送上着作,期博得青睞,进而收做门下,他日也许可获举薦,一圆乌纱梦。
这日,一名年的二十七、八的书生,探知今日有交部尚书李大人会向兵部尚书陈大人,相约于城中盛华褸举行酒宴。他来汴京已有半个月,得知李大人惜才,门生众多,特地集结了十多篇自己所作之诗词文赋,想适时送给李大人,看有没有机会成为门生。
他坐在盛华楼下席,眼望着侍卫围着上席,心里寻思如何接近。突然想到,也许该写一篇表明心意的抬头诗,作为篇首,但又怕等他写完后,李大人已经走了,只得用尽脑汁想办法立即挤榨出来。
他神色慌张地绕着桌子乱转,引起邻近客人的注意,一名身着粗布衣衫的年轻人好奇地走过来。
「兄今怎么啦?可是內急?」他笑问。
书生停下脚步告诉年轻人事情原委。
年轻人翻了翻书生的大作,道:「这样啊,如不嫌弃,在下可代你写上一篇。」
书生不太信任地望着他,但年轻人已即到去向掌柜借纸笔了。书生心想但足是自己动脑好,继续鐃着桌子乱转。
不到半盞茶工夫,年轻人拿着墨債未干的詰过来:「兄台看看如何?如不满意丟掉无妨。」李大人为人谦和正直,应该开得起这个玩笑吧?他想。
书生一见之下,惊喜万分。短短时间內能写出这样的诗,这人是个怎样的人?是何来历?他赶忙请教。
「没什么好说的,浪跡天涯四海为家,无名小卒一个。」年轻人如是说,拔开了腰间酒葫芦灌了起来。
书生感激地拿着纸张和自己的大作,鼓起勇气走向上席,向侍卫说明原委,得到召见。
李大人翻开书生的册子,人眼的第一篇便是那首墨清末干的诗:瓊林苑中奇花开,林郁苍苍賀贤来;
筵席不散连年有,上位莫负真英才。
尽心休待白首时,是因年少鸿鵠志;
庸夫徒羨簪纓位,才道寒窗苦谁知。
閱毕后,连连点头赞赏:「不错不错,这是你刚刚写的吧?短短时间內能作出这样的詰,有前途,有前途。」李大人边抚着鬍鬚边笑,表情极为满意。
书生惶恐地不敢说什么。他没胆子说这是他写的,也不敢承认不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只是在一旁陪笑。
此时,侍卫来报,盛华楼掌柜求见李大人,说有要事稟告。
掌柜的行个礼后,说明来意:「刚才有个年轻小伙子托了小的来告诉李大人,说这位分子的詰还有个机关。」
「有什么机关?」李大人奇道。
书生也颇感奇怪。该不会那年轻人要告诉大人这不是他写的,要拆他的台?早该知道对方没这么好心,他紧张地想。
「那个小伙子说:『请大人将这首诗的每行头一个字自右向左念一次』。」掌柜拿人银两便照着说。
李大人一看之下,面色大变:「荒唐!荒唐!」他气呼呼地甩了诗。
书生一惊,想湊过去看又不敢轻举妄动。
陈大人好奇地伸手拿来,照着念一遍:「瓊林筵上尽是庸才……真是胡闹!太荒唐了!」陈大人更是勃然大怒。
书生赶忙湊上去看,一看之下,吓得跪了下来,顫抖着说:「两位大人原谅,这诗……这诗……不是小的写的,是刚刚有个年轻人帮我写的,怎知他是写些大逆不道的东西,请大人怨罪。」他现在一心只想脱罪,赶忙撇清,将这首诗的来龙去脈说清楚。
掌柜也不知道竟然会有这种事,赶紧为自己分辨,说明自已是收人钱财、受人之托,免得遭到池鱼之殃。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应当重重治罪。」陈大人气愤地说。
李大人却若有所思,抚鬚问道:「这年轻人什么来路,你们可知?」
掌柜的和书生一起摇摇头。
「陈大人,短短时间能写出这等好诗,还能加上这层机关,说是旁门左道不为过,但也不能否认他的文采。年轻人恃才傲物,离经叛道,但若能晓以大义,说服他为朝廷效力,实乃我大宋王朝之福啊。」李大人此时气消,反而开哈欣赏这表未谋而的年轻人。
陈大人点点头。其他两人则松了口气。
「他人呢?带他来见我。」李大人吩咐掌柜的。
「他告诉小的来找大人后就离开了。」掌柜道。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凌尘
倪夙潮
刘小莫
古色古香
另类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