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郎探春心(2)

2025-10-07 评论
序文——「寓教于乐』狂想曲

距离第一本小说《盖世无双》投稿两个月俊,第二部小说《江南郎探春心(2)》也跟着完稿,并再次承蒙出版社不弃同意出书,感谢万盛提携新人的用心。

由于是「写作新兵」的缘故,这两本书不成熟之处尚多,但亲切的编审们也提点了我不少疏失的地方,在此敬谨领受,这些疏漏之处在未来作品中将会子以修正改进。

犹记得我决定投入小说创作行列时,妹妹却认为言情小说对「国家社会」没啥助益,不写也罢。(有这么严重吗?没办法,舍妹就是这么个「忧国忧民」的严肃人物)然而,我却抱持不同观点。虽然小说的情节不离男女爱恨纠葛之布局,但,有没有可能在故事的背后,适时适度隐喻社会百态、凸显制度优劣、甚至剖析错综

复杂的人性呢?

根据我自己的读书经验,一本文艺小说在手,可以着迷到通宵达旦彻夜不眠,但正经八百的教条式书籍,看不了好久就呵欠连连昏昏欲睡。因此,将严肃的主题隐藏在故事背后,透过轻松的小说方式传达——寓教于乐,或许一般人接受度会较高吧?

这是我当初执笔时的构想,也是今后努力的指标,希望言悄小说不再只局限于青年男女梦幻似的爱情格局而已,有朝一日,它也能稍稍肩负起警世的作用。

也许这个理想太崇高,有人会不以为然;更或许笔者因初次写作功力太浅,而无法完美地达成寓教于架的构想。但秉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信念,相信只要多充实自己,并勤于学习小说界众家前辈先进的长处,假以时日笔功必会有所长进,届时就可以收放自如地将社会现象融入小说情节中一并探讨了。

退一步想,就算小说限于故事情节,难以达到当初的构思,我也可以在往后每一部小说序文中,实现这个理想。因为总不能每篇序文都千篇一律发表感谢词吧?如此一来,恐怕编审大人们也会起鸡皮疙瘩呀。

期许自己能在往俊序文的篇幅中,与读者们探索—些时弊,或分享心情小故事。只是不知编辑部门有无主题限制?是否能畅所欲言、无所不谈?比方说主题广涉政治、财经、宗教、科学……(开玩笑的啦!我还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咧,敝人学问才没如此渊博呢)

最后,不管如何,最最起码,写作还是让我有一种「天马行空」的快乐,于此足矣。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昼船听雨眠。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唐·韦庄·菩萨蛮

江南三月天,春深夏交季节,日暮黄昏细雨霏霏,长街尽处一条纤细人影踽踽独行。在春雨绵绵、行人寥落的街道,显得格外孤寂、苍凉。

吕文绣拖着疲乏的步履,蹒跚走往自己租赁的简陋小屋,心情就像灰暗的天空一般,不见丝缕和煦春阳。

在她二十年的生命里,日子总是困顿艰辛。生活的重担,常压迫她敛去本该展现的青春欢颜,萦绕她的情绪尽是萧索与凄楚,甚至……失落。

那失落于回疆大漠哈萨克草原的一颗心呵!

如果工作再没着落,不仅房租缴不出来,连肚皮都得勒紧,届时,已失落一颗心、犹如空壳般行尸定肉的躯体恐怕也撑不下去了。吕文绣内心虽急,却敌不过残酷的社会现实。在这个重男轻女、民风闭塞的年代,一个女子想出外谋生计,正如缘木求鱼般艰不可得。

到大户人家应征婢女,总管回说小丫头都只十来岁年纪,她二十出头已嫌老了。想做些针线活儿锄口,自己长于大漠,放羊赶牧挺在行,飞针走线、描龙绣凤的女红技艺却生涩得很,绣出来的成品粗劣不堪,根本乏人问津。去商家谋个杂役职务,老板也要身强力壮的大汉,认定女人家干不了粗活儿……

满腹愁云、边思边行的吕文绣,正经过一大片墙垣,不由得驻足仰望。虽说高墙阻隔,难以窥见墙内屋宇全貌,但光凭这占地不下百亩的广阔面积,已够教她咋舌。自己的小柴屋不过几尺见方,相较之下不啻天壤云泥。天底下最不平的莫过于一家饱暖千家愁,悬殊的贫富差距,不禁要令人慨叹造物者的不公。

嗟叹不已的吕文绣,举步再往前迈进,行至这幢巍峨宅院气派万千的红杉大门,门楣上横题着镶金斗大两字——庄府。

原来这大户人家是姓庄。吕文绣正想定离,陡然被贴在门边砖墙上的一张红纸吸引住目光——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曾晓君 庄严 吕文绣 一见钟情 你情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