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逞一己之私利而害得那么多人丧失性命,她的愧疚之深,绝非字句可以形容万一。那些人虽说皆是朝不保夕的亡命之徒,可是她也没有权利去剥夺他们的生命。
“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低头亲亲她如丝长发,“我八月再出门。”“……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情。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季乐摇头晃脑地背出昨天的功课。
压根没用心在小妹背书内容上的初静在面对她祈求赞美的眼神时,很是敷衍地含笑摸摸她的头。
以为得到她无声的赞许,季乐高兴地笑眯眼,不过随即又像是想到什么似的抬起头来问:“大姐,这段活是什么意思啊?”
在旁忙着整理家中帐目的亚平闻言分神回答道:“这段话的意思是——”
“大哥,小妹问的是大姐,又不是你,你干嘛抢着回答?”埋首在《三国志》里的叔康不悦地出声打断亚平的解说。
今天早上也不过迟了半步出门,就不幸被大姐逮来念书,弄得他是又气又呕,情绪坏到极点,连带看什么都不顺眼,因此一听大哥抢话说,他便忍不住地脱口而出。
“对啊!大哥,人家问的是大姐呢!”季乐嘟高小嘴。
“是啊!季乐问的是我,你怎么抢着答了?难道你认为我解说得不好吗?”初静眉心微蹙,神情里有难掩的难过。
强忍住翻白眼的冲动,清楚她本性的亚平不吃她这一套地狠狠瞪向她——别以为我不晓得你又要乱教季乐了!
那又怎样?初静坏心地回他一眼。你能奈我何?
暗暗咬了咬牙,亚平扬起了看似真诚实则虚伪的笑,回道;“我怎么会有那个意思呢?大姐你说和我说不是都一样?”
“怎么会一样?”叔康故意吹毛求疵。他火气大心情差,巴不得惹毛每一个人,让他们也尝尝他心底的苦闷。
为什么他一定要坐在这儿读这些死板板的书?叔康恨死了那一本本印得密密麻麻的蓝皮书。
该算是他投错胎生错人家,什么人的儿子不好当,偏偏当到了他爹的儿子,生来就注定要与书本为伍。
不像大姐和大哥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好动的他打小就讨厌看书,更讨厌整天坐在闷死人的书房里练字。要不是眼前逼他读书的人就是他那亲亲大姐,他早就屁股拍拍跟着师父上山打野猪去了,哪用得着待在这儿受那《三国志》折腾?
“哪里不—样?”亚平挑眉回视他。
没察觉大哥骤变的脸色,叔康不知死活地嚷道:
“我们四姐弟只有大姐是爹亲自启蒙教授的,当然大姐讲解的会比你讲的详细啊!”
“是吗?”亚平嘴角冷冷—勾。
“咦,你们在读书咧?”门口突然传来武大娘宏亮声音,打断了两兄弟的僵持。
“大娘。”
“唉!”武大娘应了声,一双眼溜了厅里一圈,“晴娃娃呢?”
“在里头睡着呢!”武大娘的突然来访让原本打算欣赏两个笨弟弟演出兄弟板墙戏码的初静暗叫一声可惜,不过还是随即挂上了温和笑容,起身招呼道:“大姐坐啊!”
武大娘甩手道:“你坐吧,都自己人了还这么客气?”说着大咧咧地往季乐身旁一坐。“小季乐在读些什么啊?”她探头颅向季乐手中捧着的蓝皮书,“道德经?怎么在读这个?叔康你呢?三国志?”她看得嘴都歪了。
瞧出她的不以为然,初静不以为意地一笑,“读这些书有什么不对吗?”
武大娘正色道:“这些书不是不好,只是现在要考功名应科举,最重要的可是四书五经,你让叔康他们读这些杂书,难道真的不想让他们去应科考吗?’’说着她看向亚平,“你看亚平都十六了,要是我那几个儿子能有亚平的一半资质,我早就绑他们上考场了!”
初静浅浅一笑,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地说:“亚平若真去考,能不能考中还是个问题呢!对了,大姐来有什么事吗?”
叫她的问题给带开了话题,武大娘这才想起她一早来的目的,“韧静,你晓不晓得前天你家开封在街上做了什么好事?”
“开封怎么了?”前天?那不就是他回来的那一天?
“还怎么了?你家开封前天在街上不知道发了什么疯,抓了几个街上大婶当米袋甩,吓得她们当街屁滚尿流,说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今儿个我到街上去,人人都在骂你家开封呢!”.
初静乍听也是吓了一跳,“有这回事?”
“怎没这回事?”武大娘挑眉,“当时你家这三个小毛头都在场,不信你问!”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渔阳
易开封
初静
古色古香
巧妇拙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