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离群索居地住在少林寺后方深山之处,他的妻子是个活泼外向的女子,寺中常有小和尚见着她一身轻灵装扮,带着一对小儿女到山下市集中看戏、赏花灯、嬉戏等。
那女子整日都是笑盈盈的,想必生活得十分快乐。
艾居士十分爱他的妻子,在瞧着她时,他的目光中永远都是轻柔的宠溺,这一家子,倒像是一个爹在照管着三个孩子似地。
当晚敬斋便去拜访了艾居士,不多时,神神秘秘笑嘻嘻地回了寺。
第二天,玄烨来到少林寺,只见寺内冷冷清清,门口站着一老一小两个和尚,地上铺着两张白纸。
老和尚年约八十岁,两鬓斑白,右手握着一支像扫帚似的大笔,在前面一张白纸上写上“少林寺”三个大字,字大如犬,歪歪斜斜,笔划粗细不匀,刺眼得很。
小和尚不过八、九岁年纪,穿的僧袍还盖住了脚,右手握着一支小竹笔,也在那纸上写了“少林寺”三个字,字小如杏核,弯弯曲曲,像蚂蚁爬。
两人互指对方写得难看,到最后还大声吵丁起来,见着皇上来,忙拉着他来评理。
玄烨看了看,心中觉得可笑,先对老的说:“你字大如犬,笔划不周,粗陋!”
在小和尚得意地笑着脸时,他又对着小的说:“你字小如豆,笔划歪扭,太丑!”
这时,小和尚跑入院中,拿出一支足尺湖笔,递给玄烨,不服气地道:“那您说说该怎个写法?”
老和尚也在旁起哄,“是呀,是呀!写个样子让俺服气!”
玄烨接过湖笔,蘸饱松烟徽墨,在地上铺的另一张如匾大的白纸上,刷刷刷写下了“少林寺”三个大字。
他刚写完,寺内外突然涌上八九百个和尚,双手合十,躬身高呼,“谢万岁!谢万岁!”
玄烨笑了笑,知晓寺僧智赚御笔,也不计较,大大方方在匾上盖了枚方方的御印,那字挥洒淋漓,庄重正大,之后传世多年。
在寺内用完午斋后,玄烨与敬斋独处,他笑了笑问道:“大师!与您畅谈后,知晓您是个朴实人,今早您在山门外求字的这一招,该是另有高人指点吧?”
敬斋不得已,惶惑地将那隐士的事情告知了皇上。
“方丈不用担心,”玄烨浅笑,“朕自认是个开得起玩笑的人,只是,方才你说的这位艾居士,朕倒想会会。”
玄烨在午后踏上山径,为了避免喧扰,他只带了位武艺高超的扈从随行。
转了几道山坳,突然两个烽火轮似的影子猛地冲向玄烨,扈从急急正要挡下,却让玄烨给喝止,原来那不过是一男一女两个娃儿罢了,撞着了他,既不喊疼,也没道歉,像是极少见过生人在此山道走动。
男孩较大,该有五岁了,女孩儿还在吮着手指,怕只有三岁。
两人俱是粉雕玉琢的清灵脱俗模样,尤其是那男孩,倨傲的神情让玄烨心头一震,像是看见了个曾经让他十分熟悉的影子。
“白发老‘拱拱’,”女孩儿本就咬字不清,加上又咬着手指,说起话来更加含糊,只是她的笑容灿亮极了,让人由不住也想同她一起笑,“想找谁?”
“你们认得一位姓艾的居士吗?”扈从发问。
“那是外面的人喊错了,”男孩有股傲气,“我爹说我们的姓氏是十分荣耀的,叫做——爱新觉罗!他叫我一定要以这个姓氏为荣,我叫爱新觉罗弘远!”
“我叫爱新觉罗嬉篱。”女孩还是吮着手指。
玄烨却已盈满了泪,心头震撼,久久不得平复!
孩子们带着他来到一处红砖房舍,屋子不大,没有雕梁画栋,却很温馨,前头有个小小的晒谷场,上头还晒着一些菜干,庭院外鸡鸭成群,养了几匹马羊,该是代步及取乳用的。
此外,门前有棵老槐树,树旁有颗卧牛石,石上刻了副棋盘。
“弘远!你又带着妹妹上哪儿去了?”
笑盈盈迎面而来的正是耿凌,虽已为人母,她却未依俗盘髻,垂至腰际的柔软青丝使她看来压根就还是个小女孩儿的模样,见着玄烨,她呆立着,直至手上铁盆滑下,“匡啷”一声惊醒了她。
跪在地上,她急道:“叩见皇上,民妇……民妇……”
“还民妇呢!”玄烨趋前扶起耿凌,笑道,“该说是媳妇儿了吧!你这声阿玛迟了这么多年,连孙子、孙女都已经帮朕给生下了呢!”
“媳妇见过皇阿玛。”红着脸,耿凌还是禁不住微有忸怩。
“儿臣胤佑叩见皇阿玛!”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唐婧
胤佑
耿凌
帝王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