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可期_作者:一心向钱的浆果(435)

  简听只听得一句短短的淡淡的笑。

  “小听。”

  “嗯?”

  “明天带她回家吃饭吧。”

  简听这才似是疑惑似是惊喜得看向对坐的父亲。

  她在对方的话语里听出了另一种可能性。

  ……

  ……

  “……想想,总觉得还是昨天……”

  “你周岁生日宴那天晚上,我跟你妈妈曾经讨论过这种时候。”

  “那个时候,我们都想过,等我们的女儿长大了,或许有一天她就会遇到一个很爱很爱的人,然后她会开心地回来跟我们分享……”

  “那个时候确实也没想过,分享这个词在今天这个时候会变成坦白?”

  “……我记得自己当年当着你妈妈的面说过豪言壮语。如果日后有一天,我的女婿上门了,我势必要在酒桌上打败他,我要让对方直着进我家门横着出门。”

  “……可江晨这孩子……”

  “……罢了,我想了想,如果是她进咱们家的门,我明天就下厨做顿好菜。如果是你进他们家的门,那明天就让她陪我喝几杯酒,意思意思得了……”

  ……

  ……

  泪光闪烁中,简听轻轻笑了笑,

  “她喝不了多少酒……您还是做顿好菜吧。”

  ……

  ……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因为写新文最后一卷感觉很纠结,所以一直隔断了网络,不曾想再过来这边的时候,感觉隔绝了一个世界。

  非常谢谢因为喜欢《明天可期》而去推荐它的读者。我收到了你们鼓励,很感动。

  记得当初这文更新到几十章的时候,收藏数仍然在20左右徘徊,评论则一直是个位数,那个时候确实感觉太挫败了,以至于我有过数次不会再写文的想法。

  可等到它真正完结的时候,我好像又变成了佛系作者。因为每章零零散散的评论还有那几位熟悉的读者ID,让我没有终止下一篇文的写作进程。

  170章、近60万字的《明天可期》,中间有几章我个人不太满意。因为当初写文的时候,我给自己设定的是每章3000字以上,而自己又坚决要等到全文完稿后才肯发表,所以导致我的写作过程比其他一边写一边连载的作者要孤独上不少。

  缺少读者反馈和互动鼓励,以至于中途在写那几章的时候,我到了写作的倦怠期和自我怀疑期。

  不过好在现在看来,大体上,我觉得完稿后的《明天可期》是自己10年后再看都不会认为是黑历史的文,毕竟我在写的时候是真的倾注了当时的全力和感情。

  再次,谢谢你们的收藏评论,每个评论我都有来回看好多次,从中获得了不少坚持的力量。

  ☆、番外二

  作者有话要说:  简听的出柜确实很顺遂,不过这份顺遂的背后并非是因为简父有多么新式家长或是有多么跟得上时代。

  只不过是身为父亲,他太心疼自己的孩子了。

  失去了母亲的女儿,又反复生病,这样的情况,很难不让一个父亲向自己过去的认知和传统观念低头。

  更何况,他的孩子两次病发都是因为江晨获得了救赎与重生。

  他是对自己女儿的幸福低头。

  这个时候的他,期盼得已经不多,所以看得开许多。

  另外,在上一章的最后,简父的问话和简听的回答其实都是一语双关。

  (嘿嘿嘿,应该有看出来吧?)

  (江晨篇)

  江晨表哥家的大儿子今年小升初,表哥托人找了硬关系进了一中初中部的火箭班。

  北城市一中初中部与高中部可以说是完全分割的两所学校,两所学校的规矩都一样严苛。

  新初一火箭班整整50名学生,只有教育局局长硬塞进班的两个关系户。

  关系户之一,江晨的大侄子。

  对待孩子学习的事情上,家长总会陷进一个误区。

  “进到了好的班级,跟着成绩好的同学一起学习,就算是拖也能拖出成绩……而且,至少不会学坏。”

  这是开学前一个月,身为父亲的表哥“经验式”的总结。

  于是在普通小学读小学,成绩一般的孩子就这么在全家人的期盼中走进了火箭班。

  接下来的两周,于孩子来说就是噩梦。

  不过两周的时间,除去周末的双休不足十天,孩子竟被请了6次家长。

  火箭班的班主任暗地里对不凭成绩进班的关系户很是嗤之以鼻,因而从开学第一天开始,总是换着花样地找理由让孩子家长往学校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