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驸马_作者:笔锋纵横(47)

  萧冠怒目哼道:“法外开恩?他都能在宫廷中,在朕的眼皮底下做出如此不端之事,朕怎能不追究他?陶慎,朕没治你教子无方之罪,已经是格外留情了。”

  “臣谢过陛下的恩情。”陶慎忙在地上重重磕头,“皇上,老臣有几句话要说。纵然陛下要治我的罪,可我还是得说。求陛下看在臣多年为君尽忠的份上,听我把话说完。”

  相貌儒雅的武安侯再也顾不上仪态。老泪纵横着。

  “说完之后,就算陛下立刻赐臣死罪,臣也无话可说。”

  萧冠眉目间微微有些动容,神情比起之前略柔和。

  陶慎毕竟当了多年的武安侯,这些年确实为君分了很多忧。

  再追忆往昔,当初萧冠还是个庶出皇子的时候,陶慎一直追随在他身边,为他尽心尽力办事。功劳虽不能和宁国公吕霖及镇远侯相比,然而亦不容忽略。

  萧冠缓了缓心头的怒火,说道:“陶慎,朕看在君臣恩情份上,给你说话的机会。”

  皇帝顿了顿,又道:“不过,朕丑话说在前头。朕可以听你说,但是不代表会宽恕陶策。”

  陶慎忙谢恩,不管怎样只要皇帝肯听他说话,陶策兴许就能多一分获救的机会。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就算要他豁出这条老命,也在所不惜。

  武安侯字字句句无比诚恳:“陛下,臣并非是为不肖子求情,而是今天这事确实发生得太过唐突。”

  萧冠抬了抬眼眸,说道:“你倒说说,有何唐突之处?”

  陶慎把自己的猜疑,一五一十说了出来:“犬子之前并没有异样之处,他是在喝了酒后才做出荒唐举动的,臣隐隐觉得,这酒有问题。”

  吕仲正准备站出来怼陶慎,虽然他的确在酒中做了手脚,然而春.心.动这药无色无味,逢液体即化,就算太医也检验不出来。

  因此他很自信,陶慎就算心有怀疑,也绝对查不出任何蛛丝马迹。

  吕霖给吕仲使了个眼神,示意儿子别轻举妄动。

  从头到尾在宴会上保持缄默的宁国公,终于打破了沉默,冷冷道:“武安侯言下之意,是说小儿吕仲在酒中做了手脚?”

  涉及到儿子陶策性命攸关之事,陶慎不想含糊,更无需再对吕霖客气,因为在他心中,已经认定陶策失控的原因就是那些酒的问题。

  陶慎道:“我只是说酒水的问题,并没有说是宁国公世子所为。宁国公何必忙着承认呢?是与不是,待查了之后才能决断。”

  凭借吕霖对儿子的了解,他知道这事和吕仲脱不了干系。

  可作为父亲,他护犊深情 ,陶慎可以拼尽一切来维护自己的儿子,吕霖同样也可以。虽然知道吕仲有错,可若是把他交给皇帝处置,他面临的下场恐怕会比陶策还要凶险。

  俗话说:慈父多败儿。这句话用来形容吕霖再合适不过。吕霖是帝师,是辅助天子登基的谋臣,才华和学问自不必多说。

  只可惜他有个不争气的独子,吕仲除了相貌和他有几分相似,除此之外,没遗传到他半点优良基因。

  吕霖没少管教儿子,可吕仲就像是一坨扶不上墙的烂泥,任凭宁国公如何管教,吕仲就是劣性不改。

  吕霖最后也对儿子无计可施,唯有摇头哀叹。又加上其夫人对吕仲一味溺爱,吕仲近年来的作风越来越荒.诞了。

  纵然儿子再怎么不济,做父亲的无论如何也要保护他周全。因此,吕霖在和慎针锋相对时,不让分毫。这是一场关于儿子的较量,谁稍微退缩一步,很可能便会面临失去儿子的局面。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陶慎和吕霖谁都承受不起,纵然他们是朝廷重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本来发生了陶策之事后,萧冠心情就跌落到了谷底。又看他们吵得不可开交,心情极度烦闷,萧冠很想大声斥责,可吕霖毕竟是他的授业恩师,皇帝多少会给他几分面子。

  “两位爱卿不必再吵了,无凭无据也争不出什么对错。萧国向来讲究法制,一切都用证据来说话。”

  “武安侯,你说酒有问题,可有证据?”

  陶慎轻轻摇了摇头,恭声回答道:“暂时没有,恳请陛下让臣彻查此案。”

  吕霖和陶慎同朝为官几十年,他很清楚陶慎有几斤几两重。陶慎这个人聪明程度一般,但心却极其细,总能查到别人查不出的东西。

  吕仲陷害陶策之事性质非同小可,吕霖万万不会给陶慎任何翻案的机会。他冷笑一声,用不知所谓的口气说道:“陛下刚才已经下旨了,武安侯想要查案,莫非是在指责陛下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