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我是独孤凤_作者:隐仙者【完结+外传】(84)

2018-12-21 隐仙者

  独孤凤不禁有些惊讶,这孩童小小年纪竟然懂得些佛经,果然是天资聪颖,不由的更加坚定了收徒的心思。但是无奈的是,这个孩童颇为顽固,无论独孤凤如何的劝说,他就是不肯放弃当和尚的想法,更不肯拜独孤凤为师。独孤凤尚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情,她知道孩童的思想最是简单,也最是顽固,她又不善于和孩童沟通,只得使了个颜色,换最能骗小孩子的晴雪上阵。

  一向无往不利的晴雪,这次竟出奇的失败了。无论晴雪如何的循循善诱,这个孩童就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为了捍卫自己当和尚的理想,还拽出了许多经文做依据据理力争,让人小小的见识了一把他的早慧。

  见晴雪出马也搞不定这个孩童,独孤凤放弃了说服这个孩童的想法,相比于孩童思想的顽固,说服他父母就容易多了。

  不一会,店小二带着那孩童的父母到了,那孩童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什么见识,一听独孤凤表露身份,知道眼前这个比县里的县太爷还要大得多的贵人要收自己的孩子做徒弟,哪里有不愿意的道理,连连的点头,却将原本送孩子到庙里当个小沙弥的念头抛到九霄云外。

  独孤凤笑看着两个诚惶诚恐的父母,道:“收徒这种事情总要两厢情愿才好,我虽然有意收徒,但是这孩子却十分不情愿呢!你们说该怎么办呢?”

  那孩子的母亲连忙陪笑道:“小姐说笑了,孩子的话哪能当真呢!您放心,这孩子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育,一定让他心甘情愿的跟您走。”又转头向那孩子喝吗道:“你个死孩子,贵人要收你当徒弟,那是我们天大的荣幸,你还不赶紧磕头!”

  那孩子却颇为倔强,撅着嘴不说话。那孩子的母亲又呵斥了几句,见孩子仍然听不进去,不由的火上心头,伸手就要去打,却又瞥见独孤凤不满的眼神,连忙缩回了手,有些讪讪的道:“让贵人见笑的。这孩子从小就倔强,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说句让您笑话的话,我们家里穷,十来个孩子养不起,就生了让这孩子到庙里当个沙弥的念头。没想到这孩子倒还上心了。”

  独孤凤对那孩子的坚持倒十分的欣赏,因为此行要前去寻找孙思邈,回来还要路过这里,一时倒不急着把这孩子带走,因此道:“我此行还有要事,不便带着他。这样吧,你们先劝劝他。等我办完事回来,再收他为徒吧!”说着又取出一块玉牌道:“这个就作为信物吧!你们若是遇上了什么麻烦的事情可以持着他官府,报上我独孤家的名字就行了。”

  那孩子的父母闻言大喜,满口的答应,有千恩万谢了一遍,十分真诚的邀请独孤凤等人道自己家里去做客。不过独孤凤急着赶往孙思邈住的地方,一时没有空闲,就拒绝了。

  第五十二章 寻隐者不遇

  一路询问,很容易就探明了孙思邈的具体住处。据说孙思邈自巴蜀游历到此,见浮云山山林幽静,风景秀美,又下临白云湖,湖水清澈,水质上乘,于是便在此结庐炼丹,间或游历四方,治病救人。

  独孤凤一行人来到浮云山下,遥望山间,只见幽静的山林中,古树掩映,云雾缭绕,恍如仙境,果然不愧浮云之名。众人沿着一条峡谷穿行而上,只见山中林木莽莽,一条溪水沿着峡谷潺潺流淌,浓荫蔽日,时而有飞瀑流泉,发出似虎吼龙咆,野趣十足。众人一边行走,一边观看者风光,倒也不寂寞。

  穿过这条峡谷。只见眼前豁然开朗,白云湖水面开阔,清风徐徐的吹过,在碧绿的湖水上泛起点点涟漪。此时正是盛夏时分,红、白、兰、紫等各种颜色的花草与青松倒映水中,蔚为壮观。湖畔有着数间茅舍,以青竹为篱,青烟袅袅,一片安宁之色。茅舍旁开着几亩菜田,田边不远处的湖畔,还有着数头青牛在悠闲的吃草,一派悠然的田园风光。

  独孤凤看了这环境十分的喜欢,道:“果然是个隐居的好所在,让人顿生望俗之心。”

  宋玉致看了这环境果然清幽,不禁笑道:“这里的风景确实很好,让我想起一首诗哩。”

  “喔!”说道隐逸之境的诗词倒是有不少,独孤凤好奇宋玉致想起的是哪一个首:“玉致想起的是哪一首?”

  宋玉致笑吟道:“群峭壁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鼓捣,倚树听流泉。花眠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