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凤听的不禁哑然失笑,这首诗乃是诗仙李白的大作,她在终南山修道时,特地吟出来扬名的。如今几乎自己都不记得了,没想到宋玉致还能记得起,不禁笑道:“这首诗我都快忘了。没想到玉致还记得这么清楚。果然是有心人呐!”
宋玉致听的不由脸色微红,却是想起了这诗乃是“独孤云”所作,她这般提起,却是有一直惦念着独孤云的嫌疑。
见宋玉致一副娇羞的模样,独孤凤不禁哈哈一笑。下马上前亲叩柴门,这时走出来一个道童,见了众人问道:“诸位所谓何来?”
独孤凤道:“在下独孤凤,家中有亲人重病缠身多年,闻听孙先生医术高超,特地前来拜望先生。”
那道童道:“诸位来的不巧,家师昨日已经入山采药去了。”
独孤凤不由的眉头微皱,问道:“却不知孙先生什么时候能回来。”
那道童道:“这个却不确定,家师采药,短则两三日,长则半个月,并无固定时日。”
独孤凤不禁略略有些失望,不过却也知道这在情理之中,想了想,独孤凤又道:“我们远道而来,就是为了拜见孙先生。先生归期不定,我们想在这里等候些时日,不知可否。”
那童子不由的面露难色:“我这里客房不多,却是住不下那么多人。”
独孤凤闻言一笑道:“这却不会麻烦你,我们自会解决。”
那道童也是见惯了上门求医之人,以前也有病人住在这里等候孙思邈归来,既然这些客人住的地方不用他操心,那自然一口答应了。那童子还要邀请独孤凤等人进去小坐,独孤凤看看天色,见太阳已经西斜,便摇头拒绝了。
独孤凤回头冲宋玉致笑道:“玉致现在该念‘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这首了吧!”
宋玉致给她打趣的脸颊通红,羞恼的道:“姐姐就会打趣我。我偏就念了,‘犬吠水声中,桃花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这诗写的工丽精致、才情超逸,又恰恰的切合此景,有何年不得的?姐姐若是有才,也写得如此的诗句,那我便时时念诵姐姐的诗。”
独孤凤笑道:“只怕玉致念叨诗是家,念叨人才是真,就怕我真写出超越此诗的佳作来,玉致也不会时时念叨的!”
宋玉致大羞,道:“姐姐就会胡乱编排人。姐姐若是能照此情此景写出诗句来,若是不逊于那首,便随姐姐乱说。若是不能,还请姐姐不要再讲这样的话。”诗词文章最重天赋,独孤凤虽然于武道一途是绝世天才,但是并未听过她有什么闻名,宋玉致如此说却是肯定独孤凤写不出来。
独孤凤微微一笑:“我却是恰好有几句,玉致要听好了,‘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家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如何?”
宋玉致听了不由的语塞。独孤凤的这首诗语言浅显,却易趣深远,尤其是最后两句‘家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更让人对隐士生出油然向往之意,更难得的是和此时的境遇十分的相合。确实是难得的佳作。
独孤凤见宋玉致脸色沮丧,一副认命的样子,不由的好笑,这首诗可是唐诗中的精品,若论后世的流传影响,却是比她前面两首盗用李白的诗还要出色,由不得宋玉致不服气。
既是决定在此等候孙思邈回来,独孤凤便打算在旁边建几所木屋作为暂时的栖身之所。对于建木屋,独孤凤却是熟门熟路。当年在终南山学道时,她便是自己动手搭建的草庐。在太阳下山前搭建出房子来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对于一群高手来说,却是非常容易。对于内力有成的高手来说,砍一棵松树并不比砍草费力多少。湛卢等人到山上看倒了十几株合适的松树,剑光连闪,先去掉枝叶,在将树干劈成一个个薄木板,又将一些小的树枝小成钉子,将一块块做好的模板装订起来,忙碌太阳西坠时,一个个形如如后世的板房一般的小木屋就被建了起来。
在砍树时,独孤凤特地让段玉成自己想办法,弄树搭建屋子,且还须用不下于大腿粗细的松树,而她则只在一旁袖手旁观。段玉成知道这是师父有意锻炼他,也不多言。
砍树这活计,段玉成在家时也是做过的,不过用的都是斧头,他现在自然是没有砍斧,因此只能学其他人拔剑出鞘,他的这把剑光冷冽,在夕阳余辉之下,透着森森寒气,正是一把上好的利器,却是在扫平铁骑会据点时的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