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修文馆外廊檐下,呼啦啦坐满了两排人,人人捧着个碗,正在吃午饭。
怜儿已朗声喝道:“太平公主到!”
廊檐下的人,就像被猫惊了的耗子,匆匆起身施礼,有的惊慌的都不知该把碗往哪里放。
宋玉被这景象给愣住了,在她的印象中,古代当官的不都是要么在家海吃山喝要么就是去下馆子的么?电视剧又欺骗了她。
修文馆的内侍慌忙迎上去,点头哈腰的连声拜首。宋玉走近这些人,探头看看最近一人碗里残余的饭菜,不是饭菜,是凉面,上头好像那葱花儿?麻油?
宋玉刚在紫宸殿用过膳,当真也是不能否认不太吃得惯这大唐的伙食,但比起这些官员,那简直可算山珍海味了。
那被探看的官员吓得跪伏在地,带的呼啦啦一票人随他叩首。宋玉穿唐后,作为太平公主,尚是首次被人跪叩,还有点不大习惯,更不明所以他干嘛那么害怕。
只听那为首的官员战战兢兢地说道:“殿,殿,殿下恕罪,馆里最近,最近才,才开始修建食堂,咱们没,没,没地儿可以用食。”
那内侍也在一旁俯着身子道:“殿下,和朝官食廊下食,这也是,也是不得已,还请殿□□恤。”
宋玉抚上脑门,有点晕乎,敢情这唐代的公务员还有食堂?廊下食?听起来倒挺新鲜,不就是坐在廊檐下吃饭嘛,还成了上朝官员才能有的专利。
她颇感自己有点见识浅短了,看来要恶补的不是历史常识,而是生活常识。
宋玉扬手唤他们起来,说着瞎话道:“不碍事,你们只管用食,不必理会。”
众人纷纷叩头谢恩,感激涕零,然而这午饭宋玉看他们也是再也吃不下去了,不由感叹自己来的不是时候。
刚迈过槛,宋玉脚底下一滞,熟悉的气息再度涌上来。
宽广的修文馆正殿,坐北朝南的小台上是一方书案,殿内六张几案整齐的放置三列,案上笔墨纸砚和书策规矩程设。
宋玉想起上官婉儿的话,心想莫非这里是读书的地方,笑笑也是,修文馆本就是藏书之地,读书不来这儿又去哪儿?
内侍上前俯身道:“殿下请上座。”
宋玉随意点头,问道:“这儿都有些什么书呀?”
那内侍抬手指指两侧,说道:“这边是《诗经》、《周礼》一类的杂说史册,那边是名家大师着作。”
宋玉思索着古代官制、宫廷礼法都是记在哪里的,灵光一闪,问道:“那唐律在哪儿?”
那内侍一愣,领悟到她指什么,道:“唐律疏议在这边,殿下请随奴婢来。”
宋玉跟他往右侧步去,一排排书架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书策卷抽,木架上隐约有着标记,一股书卷的香气扑鼻而来。
那内侍到了第三书架,恭敬的指引着说道:“这是《武德律》,这是《贞观律》,这里是《永徽律》,殿下是要查阅哪一律?”
宋玉庆幸自己还知道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又听那内侍是从武德开始说,便道:“看看永徽律吧。”
“是。”那内侍引她又往里走,指着这一排书架最后的两个木架自上往下道:“这里是名列、卫禁、职制、户婚。”又指着右方第四排书架道:“这里是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一共十二卷,上有标注,殿下请自阅。”
宋玉乍乍舌,心付这么多,没个把月估计看不完,便挑了最急需的职制和卫禁,那内侍回头使人拆书抱卷,伺候宋玉坐到书案,吩咐人上茶。怜儿瞅见书名,在旁道:“殿下是否想知各级官员?”
宋玉微楞,被她提醒,笑道:“有名录吗?”
作者有话要说: 玉姐是面条的偶像,不管你们信不信。
你们确定还要面条把玉姐拉下来,然后你们上?
咳咳~~跟面条一起看玉姐怎么叼。
☆、韦后
怜儿点点头,朝那内侍递了个眼色,那内侍忙去取。怜儿又道:“近年来官员调动频繁,有许多职务上的人殿下都不识得了。”
宋玉下意识的点头,抬头时会过意,笑说道:“小丫头这么机灵,那你来给我挑一挑。”怜儿的意思很显然是在提醒她这个闭关很久的公主殿下如今已有许多自己人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
内侍捧来一卷名册,怜儿让他退下,摊开名册放在书案上,随宋玉细看。修文馆的官员皆各忙其职,不敢打搅,反倒让宋玉有了安定看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