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册上从中书省至地方府县,人名官位密密麻麻有整整千多页。地方的宋玉不急,先要把在京参朝议政的弄清楚。她还知道此时中国采用的是三省六部制,第一页记的便是中书省,其后是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就是各部尚书这个宋玉还知道,电视剧常常有“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很是气派。
然而眼下看来,这些尚书还不及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位分高,且印象中总是“宰相”、“丞相”的称呼似乎一个都没有。她又把《职制律》拿来做对比,方才知道原来唐朝本就没有宰相和丞相的说法,不过因为大家都叫习惯了,于是便也把三省长官称作“宰相”,原来宰相并非只有一人,而是很多人,这些人分别授予“中书门下三品或中书门下平章事”,入政事堂,故均为宰相,没有授予同平章事的,反而不能算是宰相了。
宋玉很留意现在的三省高官,这些人可都是国之主梁,而政事堂则类似于现代的国务院。李显加封了“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分别有魏元忠、宗楚客、崔湜、崔日用等十数人。
宋玉撅了撅嘴,心想这宰相未免也太多了些,旁侧的怜儿见到,指着上面的名字低声说道:“宗楚客、崔湜,还有这个杨再思,都是梁王的人。”
宋玉挑挑眉,看来自己某些无心表露的神情反倒给她带了些运气,顺她话追问。怜儿想想道:“宗楚客是韦后和梁王的臂膀,其人很会说话,讨人喜欢,殿下不是将他贬为司马了吗?是梁王召回来的。”
宋玉顺口道:“恩,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
怜儿娇笑道:“杨再思才是小人呢,以前他依附二张,现在又依附韦后,只是他很得陛下欢心,大人拿他也没法子。”
宋玉心念一转,试探问道:“那魏元忠倒是可以用。”
怜儿笃定的点头道:“魏宰相是三朝的元老功臣,梁王很是惧他。上回大人来见殿下,便是想说魏宰相找她一事,可是殿下您……”
宋玉再次尴尬一笑,转移话题问道:“崔日用我好像没什么印象诶?”
怜儿忙解释道:“这个崔日用,是后来宗楚客提拔的,才做了宰相没多久,所以殿下不知,这人奸猾的很,大人常以他打听梁王的动向。”
宋玉频频颔首,分清楚这些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才是当务之急,心念再度一转,漫不经心的笑说道:“那要是这些都知道本公主开府还朝,你说他们会怎样?”
怜儿骄傲的一挺身子道:“那当然是趋之若鹜,咱们公主府只怕会门庭若市。”
宋玉再度挑眉,心想在这风头浪尖上,来拜会她的只怕不是如崔日用般两面三刀的墙头草,便是如崔湜那样阿谀奉承拍马屁的,换言之,不来拜会她的,是否反倒是她需要拉拢的?
她仔细的看过三省所有的名册,把《职制律》读了三遍,坚硬生涩的文言文,累的她脑袋沉重,但又不能不学。好在她还受过高等教育,能看得懂个大概,也明白到认人不一定要知道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是什么名字,只需要通过这人穿什么颜色的官服,袍子上是什么花色就能大概猜到是谁。心道就说那满朝文武不下千百号,换的又那么勤快,怎么会相互之间认得完的,原来有这么个简单辨认的法子。
她这么在这儿废寝忘食的看书,直从日上至夕阳西下。修文馆的官僚中途向她拜首告退,她也都没留意,到了察觉身上有些凉意了,才惊觉已过申时。想想一时也读不完这么多资料,便覆上书卷,抬头对身旁直无聊的怜儿道:“怜儿,你去看看婉儿还在紫宸殿没。”
怜儿忙答应一声,匆匆去探。
不片晌就听见外头内侍说话声,她正想着怜儿怎么这么快回来了,还以为是婉儿来找她,连忙起身去迎,步至殿门,不由一愣,脸上喜色随之一沉,生硬道:“哟,韦姐姐怎么有空来了?”
来人正是韦后,上趟匆忙,宋玉没有留意这个大唐奸后,此番见她着了一身橘色袆衣,发鬓高梳,金钗步摇满头,倒是颇有雍容之姿,虽然年过四十,仍是风韵妩媚,属于上层美女,心付难怪李显对她那么着迷。
想起韦后那天似乎说太平恨她,也不知恨她什么。
宋玉盯着她朝自己走来,有种无端的熟悉,似乎很久很久以前,在哪里有见到过她?但这个感觉只是弹指即逝,没留下任何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