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家乡,给她留下的印记是饥寒、病痛、凄苦、悲伤。刻骨铭心的刺激,深化了她的忧患意识,激发了她实施人生目标的坚强动力。
她考虑着她要走的人生道路。
机遇,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比才能和学识更难得。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振兴古老而后进的中国。只有发展科学,才能提高生产力。只有提高生产力才会国强民富。她庆幸自己赶上了中国历史上开创事业的最佳机遇。
但一直横在心中的老问题,她过去气愤,现在更加扼腕: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神速,人登上了月球。导弹可击中万里外的目标。机器人可代替人的劳动。出现了试管婴儿。美国的飞船可以登月。卫星可监视别国蚊子的活动、蚂蚁的性别。美苏的先进武器,可在几分钟把人类毁掉。世界的一年军费开支,足够13亿中国人吃10年馍馍肉菜。一颗氢弹,可炸平一座大山。新设备可将一个原子切成八瓣儿。但集人类科技英豪之智慧,统用世界之财力,竟奈何不得小小的癌细胞。何其怪哉!古今中外,有多少赫赫的大人物,有多少温顺善良的生命,被这肉眼看不到的小东西活活整死。人类在它面前表现得那么窝囊,那么无能,那么怯懦。氢弹在它面前失去了威力,卫星也监测不到它的行踪,计算机也算不出它的作案轨迹,最优秀的细胞学家也不知它如何生死,顶尖药物学家也不知什么药能要它的小命。
人类现在是蛮荒时代,还是文明时代?是在为人造福,还是为人造罪?人的财力、物力、才智到底应该优先和集中用到什么地方?
很多国家的头头,毫不脸红且理直气壮宣称:他们把人民的幸福与利益,当作施政的最高宗旨而努力实现。然而总把军事开支、商贸效应和面子工程排在医疗、教育开支的前头。钱,为其先花;人才,为其先用。热衷于军备竞赛、商贸竞争和外表繁荣的表演,可从来没有搞过医疗竞赛、百姓衣食住行满意度的竞赛。他们热衷于修建军用工事,却不着力于医疗建设。迷醉于杀人武器的研制,却不优先医学科学的发展。倾力于捞钱的角斗,却不真正维护百姓生存权力。基尼系数和民生开支全球倒数一二三,不觉脸红,反倒频频吹嘘他的人民如何幸福。
喊口号的太多,真干事的太少。连人的生存都不保,大言不惭地高喊为人民幸福,纯粹是扯淡、欺骗!
翔英好动,又好静。大学四年,她拜一位武术名家——本校体育老师为师,每天早晚刻苦练习武功。不怕吃苦,坚持不懈,老师尽心传授,耐心指点,终于练就了数人难犯的好武艺。说她好静,有时她静的出奇。有的星期天,她仰面躺在床上,慢慢地扑闪着她那深潭般的大眼睛,呆呆地想心事。一想就是两三个小时,谁也别想喊动她。大抵她在想“人”到底是什么玩意儿,“人”生出来到底应该干什么,人在社会应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什么叫“有意义” ,什么叫“白活着” ,什么叫“遗臭万年”……有人称她“女怪杰”。
第29章 劝者谆谆 听者藐藐
盼弟看二姐抱着彦芳一阵阵发呆。
“二姐,你累了吧,躺下歇歇吧!”
“不累,过年的东西买全了吗?”
“买全了,五斤猪肉,十斤大葱,四棵白菜,二斤粉条,比去年强多了。二姐,你在这里过年吧,别回去了。”
“几年不回家,娘不想病哩,我实习完了,学校马上进行毕业分配,我想分到华荣制药厂。十天前我给省组织部去了封信,提出了我的要求。我明天上午找组织部,看看他们研究的意见怎样。如果他们同意,我便明天下午回十八户,先看看咱爹咱娘,再回表叔家过年。初十回学校办手续。”
“哟,那可好了,你若是能分到华荣制药厂,咱姊妹仨就都在省城,可有亲人了。”
“云英干什么去了,怎么到现在还不回来?”
盼弟把彦芳接过去,解开衣襟喂奶,夸开了云英。
“云英可有出息了,她在建筑队当临时工,五个月挣了三百多元。她人缘可好啦,里边的人对她特别好,这个请她吃饭,那个请她看电影,有人给她落户口,有人为她换工作,天天有人找,天天不在家,可成大红人了。”
翔英皱起了眉头儿:
“和她来往的都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