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儿眨着泪眼,有些不解地看着父皇,最后才怯怯地问道:
“那父皇去找母后,还会爱莲儿吗?”
“当然,当然爱莲儿,不管父皇身在哪里,莲儿都要相信,你是父皇和母后最爱的孩子。”断延心疼的抱紧了莲儿,喃喃地说道。
“好,父皇去找母后吧,这个江山,就交给莲儿来帮您打理。”刚刚还伤心得不得了的莲儿听父皇说爱自己,立刻开心了起来,拍着小胸脯,只能地童音说着老成的话,逗得断延哈哈大笑。
从莲华殿出来,已是要上早朝的时间了,断延看着身旁站着的刘闻,他眼眶有些红,显然是一夜未睡的结果。她叹了口气,说道:
“刘闻,朕,已经决定了。”
“是,陛下,小闻子什么都明白。小闻子这就去准备。”刘闻善解人意地说着,声音却哽咽了。
“小闻子,这些年,辛苦你了。”断延也有些伤怀,由衷地说道。
“陛下,您,可要好好的,小闻子,在宫里候着您和皇后娘娘归来。”刘闻的眼泪“唰”地落下,悲戚地说道。
泰康六年正月十四,周太宗龙帝宣布要外出微服游历,将龙位交由长公主莲华公主,年仅五岁的莲华公主升为代皇帝,檀道济荀灌升为摄政大臣,辅佐长公主执掌朝政。此事一出,朝野震惊。还没等大臣们反应过来,正月十五月圆夜,凤后失踪时隔五年,龙帝也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里......
作者有话要说:写这一章,我真的哭了,~~~~(>_<)~~~~
☆、第一百三十七章 寻绱
北国,十二月深冬,萧索的北风呼呼吹着,大地一片灰暗,不剩下几片绿色。道路四处是荒废的农田,一路上都是成群结队的流民,等待着逃亡之后能有一碗热粥喝。
在距离都城洛阳不远的破烂官道上,一大队流民正向都城奔去。今年冬季的旱灾分外严重,然而朝廷始终不做任何处理措施,无人赈灾,灾民暴动,然而暴动的灾民立刻就被血腥镇压下去,要么就是被抓走,生死不知。整个北朝愁云惨淡,许多人放弃了对生的希望,但是还有些人不愿就此埋于黄土,挣扎着求生,便有了大批大批涌向洛阳的流民。
大约两个月前,官府忽然松了口,竟然在洛阳城四周的城墙下摆下大量的粥铺,布衣施粥,大行举善,这让大批灾民看到了希望,于是全部向洛阳涌去,就是为了能穿上蔽体寒衣,喝上一口热粥,将这个难熬的冬季熬过去。
流民长龙一望望不到边际,大多是衣衫褴褛,拖家带口,蓬头垢面的狼狈模样。偏偏这人群里有一个人看起来不那么狼狈,只是即使不狼狈,也没有人能看得明白这人的模样。这人身材非常倾长,看起来虽然不壮硕,但是体态不似流民佝偻干枯,身材非常好。他穿着粗布麻衣,虽是穿得普通,但举手投足之间霸气天成,贵气十足,显然身份非富即贵。他背着一个简单的包袱,手中提着一把精铁剑,显然是个习武之人。但是奇怪的是,这人一直带着斗笠,将自己的头部包裹的严严实实,任谁也看不清他的样貌。
流民们因为洛阳路程渐进,得救在即,气氛渐渐轻松起来,这老百姓一旦不愁吃穿,脑中便爱想些有的没的,比如此时,在这提剑之人周围的众多流民,都在猜测此人究竟是何身份,还有猜测他长什么模样,还有的猜测此人身上有多少钱。看样子若不是此人提着剑,一副武林高手的模样,大家就要扑上去抢了这人了。
这人是今日才跟着队伍的,许多流民因为身体虚弱,也不敢惹这个人,就怕惹到了官家,那就惨了。而此人似乎丝毫不关心四周对自己的猜测,只是一步一步跟着队伍缓慢地走着,不着急,但也不悠闲。为什么不悠闲?因为四周的人都能感觉到此人身上散发着极度地哀伤气息,这人似乎与现下的环境格格不入,他虽身处人群之中,却仿佛孤身一人走在这路上,孤独寂寥,难掩地哀伤。
日薄西山,队伍行至一处羊肠夹道,两侧是荒山石壁,嶙峋之极,片草不生。距离洛阳还有半日的距离,但行了一天的路,许多灾民早就受不了了,于是这群灾民的领头人决定,待行过这夹道便寻一处宽阔处暂时歇脚过夜,明日再赶去洛阳。
北方的冬季干燥无比,极少下雨,特别是今年,从秋季就开始大旱,一连几个月滴雨未降。然而今日这天气不对劲,太阳还没完全落下去,乌云就遮蔽了天空,似乎是要开始下雨了。灾民们慌了手脚,这冬季,他们丝毫没有挡雨的物什,若是淋了这冷雨,他们这虚弱不堪的身子,怕是很快就会撑不住,又要死上一大片。恰巧前面探路的灾民首领发现了一片枯林,若在树与树之间拉上油布,勉强能遮挡一下。于是命令队伍加速前进,尽快过了羊肠夹道,去布置避雨的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