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繁华烟云_作者:书自清(331)

2018-09-17 书自清

  然而天不遂人愿,这大批长龙队伍只有三分之一走出夹道时,大雨就已经倾盆而下了。冬季的冷雨,不知有零下几度的温度,冷得人牙齿直打颤,将无数灾民淋成了落汤鸡。灾民们吵嚷着要尽快走出夹道,赶到枯林里避雨,这一心急,便推推搡搡,你撞我一下,我顶你一下,队伍大乱,一时间不少人跌倒,踩踏无数。这一场迟到许久的雨并没有给人带来喜悦之感,只是让狼狈不堪的众人更加狼狈而已。

  一个妇女抱着自己不满五岁的女儿,挤不过那些大老爷们,被生生逼到了距离山壁非常近的地方。她着急不已,女儿因为淋了冷雨,本就虚弱的她发起烧来,病情更加严重了。恰巧此时,两处夹道的泥土由于雨水的冲刷,松软下来,毁了稳定,化作泥石流飞快地扑将下来,眼看着这对母女就要被泥石流给埋了,忽的,平地里飞起一个人,一身灰黑的粗布麻衣,外面罩着蓑衣,头戴垂纱斗笠看不清容貌,踩踏着面前拥挤的众人的肩膀,只是脚尖轻点借力,霎时间便来到母女身边,长臂一展,猛地将这母女俩抱起,而此时泥石流已经扑了过来,他不慌不忙,竟然凭着一身出神入化的轻功,在这猛烈流泻下来的泥石流上奔跑,并借着力,就这般将这母女安全救了出来。

  大雨依旧倾盆而下,而那人已经将母女俩带出了羊肠夹道,他卸下自己身上的蓑衣,照在母女俩头上,反而自己淋湿了半边身子。见这母亲至今还有点懵,他不得已开口道:

  “这位大姐,还是快快抱孩子到那里的油布棚里,这孩子寒毒入体,再不医治就来不及了。”

  这女子爱女心切,忽闻这人提起女儿,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感激道:

  “恩人,请受小妇人一拜!”说罢,就要抱着孩子跪下去。那人连忙伸手虚扶住她,说道:

  “夫人不必多礼,此时不是说这话的时候,在下略通医术,赶快去那油布棚里,在下来替孩子医治。”

  “如此甚好,真是多谢恩人了!”女子流下了感恩又激动的泪水。

  带着母女俩来到油布棚,提剑之人垂纱斗笠早就湿透,“哗哗”雨水顺着流下来,一身水气不除,斗笠也不卸下,就开始医治起小女孩。号了脉,便从怀中取了一个药瓶,取出两颗药丸让小女孩服下,然后也不见他多动作,只是双手在小女孩胸腹间摸索了一阵,小女孩泛青的面颊便恢复了红润,似乎寒气已尽除。那妇人大喜,跪在恩人脚边不断谢恩:

  “多谢恩人,多谢恩人,小女子无以为报,只求为恩人做牛做马。”

  那提剑之人也不做恩人姿态,只是将那妇人扶起,说道:

  “举手之劳罢了,在下力作能及,一条小生命,总不能就这般送了。夫人不必多礼,在下还有事要入城,这便告辞了,夫人保重。”

  只那女子自小便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妇人心地良善,一心要报恩,但见恩人急急匆匆要走,又怕着恼了恩人,只怯怯地拉住他衣袖,说道:

  “不知恩人入城何为,宿在何处?告诉小女子一个地址,小女子在洛阳城中还有个哥哥,投靠哥哥后,希望能找到恩人,以报救命之恩,求恩人成全。”

  那人一听这话,立刻说道:

  “夫人,不必如此,在下只是举手之劳......”本想说得更绝情一点,可一看那女子朴实的脸上满是感激,那人心中有些不忍,思虑片刻最后说道:“不知夫人的哥哥从业为何?在下入城只是办点事,不会长时间呆在城中,也没有落脚处,在下去寻你如何?”

  “如此甚好。小女子的哥哥是洛阳府中官差,小女子便是来投靠哥哥的。”

  原来这女子名叫何素云,原本家境不错,父亲是云州出了名的乡绅,育有一儿一女,儿子何明成习了些功夫,入了官门,做了官差。女儿何素云十六岁嫁给了麟州著名的商人陈韬,十七岁生了两人唯一的女儿陈妍。后来,南朝大败北朝,北朝皇廷缩回岳龙江以北,他们的苦日子就来了。朝廷不断剥削,商人被官府欺压,大部分的财产都被强行掠夺,陈韬辛辛苦苦攒了多年的产业就这样被掠夺一空,家财散尽,陈韬落魄不已,带着妻女投奔老丈人,哪里知道老丈人那里也被朝廷剥削,老丈人悲戚之极,一口气没喘上来,就这样两腿一蹬离开了人世。陈韬不得已,只能收了老丈人还遗留下来的钱,带着妻女去洛阳投靠小舅子。可是,天意难为,路途中,陈韬患上瘟疫,为了不传染给妻女,不拖累妻女,拿了三尺白绫结了性命,撒手人寰,何素云悲痛欲绝,却毫无办法,为了能让九泉之下的丈夫过得好,她出钱将丈夫火化了,带着骨灰和女儿,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到了洛阳脚下,这才有了今天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