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谜_作者:书自清(118)

2018-09-17 书自清

  果不其然,张若菡刚坐定,就开口道:

  “有一件关于晋国公主之事,一直埋藏在若菡心中多时,今日想说与义兄而知。若菡知道义兄聪颖,盼望义兄可祝我一臂之力。”

  作者有话要说:  大郎你这思春思的,直接把思春对象召唤来了,2333333

  第四十三章

  闻言, 沈缙目光望向张若菡, 眼里有些许讶异。忽陀和蓝鸲面面相觑, 不知自己是应该留在此处, 还是该退下。好在沈绥给了他们一个眼神,让他们稍安勿躁。

  沈绥心中有预感, 张若菡或许对于李瑾月堕马一事知道些什么。她神情镇定,语调沉稳:

  “莲婢有什么事尽管说, 只要愚兄力所能及, 定不辞。”

  张若菡抬眸看她, 忽而笑了,道:

  “义兄就不想先听听是什么事, 再答应不迟?”

  沈绥知道她是指什么, 毕竟事关晋国公主,稍有政治敏感之人,都该慎重。什么都不清楚就满口答应, 确实欠考虑了。但是沈绥却笑而答道:

  “我沈绥不过一卑微小官,力所能及之事有限。想来, 莲婢也不会陷愚兄于危险之境地。既然你我已然结为金兰, 我自当守义, 为义妹伸出援手。”

  她这话说得狡猾,张若菡嘴角笑意谑冷,也不揭穿,继而说道:

  “多谢义兄仗义。想必义兄对公主堕马一事也是心存疑心,这些时日, 若菡犹豫再三,最终决定说与义兄知晓,助我解惑。”

  沈绥点头,示意张若菡继续。张若菡道:

  “事情是这样的,早在我离开长安之前,我曾收到一封密信。这封密信是千鹤早些时候从扶风法门寺方丈住持那里带给我的。写信人警告我,在不久的将来,晋国公主或许会遭遇暗害,已经有两家暗杀组织将目标指向她。我看完信后,立刻将信烧毁了。

  说实话,当时我对此信的内容持怀疑态度,我本一个半出家的人,与世无争,我实在想不出来,什么人会将密信送到法门寺,再托法门寺转交给我。除非,这个人觉得长安城中除了我之外,谁都不可信,才会决定如此弯弯绕绕地将信传给我,此外,写信人应当很清楚我与晋国公主以及法门寺的渊源。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一直从旁观察长安城中的动态,以及晋国公主的动态,一切正常,我并未看出有任何的杀机。但这件事始终使我放心不下,在我离开长安之前,我让无涯给公主府送了一封密信,也是警告她有人要对她不利,让她小心。

  此后,我离开长安,没过多久,公主果真出事了。

  我不知道公主此番是真的被人暗害了,还是确实是她自己不慎堕马,此事权且搁置。我现在最为疑惑的是,给我送信之人究竟是谁?从信上我看不出什么蛛丝马迹,他的字迹寻常无特点,没有用印,纸张、用墨也都是最寻常不过。”

  “莲婢的意思是,要我帮忙查明这位写信人的身份?”沈绥问。

  张若菡点头。

  “愚兄现在十分好奇一个问题,莲婢为何早不提此事,晚不提此事,偏偏挑了这样一个时间点告知于我?”沈绥的笑容有些意味深长。

  张若菡沉默了片刻,一双清眸渐似幽深,轻声道出一句话:

  “因为自从上了这艘船,我就感觉,写信人似乎就在这艘船上。”

  沈绥双眸缓缓瞪大,张若菡的答案还真的有些出乎她意料。而沈缙、忽陀和蓝鸲更是鸡皮直竖,只觉张若菡那清寒的语调好似幽冥地府之音,让人脊背发凉,不寒而栗。

  “这感觉从何而来?可不能毫无根据。”沈绥身子前倾,蹙眉说道。

  “既然是感觉,又如何能说得有根有据?”张若菡反问道,“若菡只能说,这样的感觉是刚才突然出现的。就在诸位官员们都在甲板之上时,若菡感觉某个人似乎一直在盯着我看,但当我仔细观察时,那视线却又消失了。此外,若菡唯一能找到的一点蛛丝马迹,就是送信人将信装入了锦囊之内。那锦囊上绣着海棠花,属于蜀绣的手法。而若菡注意到,甲板之上有三位官员腰间佩戴有蜀绣锦囊。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郝冶、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仲远、荆南节度府司马江腾。”

  说着,张若菡从袖袋中取出了一个锦囊,递给了沈绥。沈绥接过,拿在眼前端看,海棠花外一只翩蝶飞舞,针脚整齐、掺色轻柔、虚实合度、色彩艳丽,确实是蜀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