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谜_作者:书自清(119)

2018-09-17 书自清

  “信纸我已烧毁,只有这个锦囊我留了下来。”张若菡补充道。

  沈绥思索片刻道:

  “莲婢,这件事确实缺乏依据。首先蜀锦名满天下,各地流通,巴蜀一地更是普及,根本不能以此而作怀疑。其次,甲板之上有人盯着你看,或许也不甚奇怪,毕竟你在咱们之中显得比较突出,难免会惹人瞩目。莲婢,愚兄觉得,你或许是过虑了。”

  张若菡没有在第一时间内答话,一双清眸盯着沈绥,眼里流淌着不知名的情绪。沈绥亦是沉默以对,一时间,屋内陷入了莫名的寂静之中。

  半晌,张若菡开口道:

  “若菡知道义兄非常依赖理智思考,任何事物,必须有关有联,有依有据,串成一条线,使得内部自洽,才能让你信服。猜测、感觉这些虚情一律不能让你信服。也罢,既然义兄不相信若菡的判断,若菡就只能自己来查了。”

  说着她站起身来,无涯连忙上前一步相扶。

  “且慢!”沈绥站起身来,抬手说道。她抿了抿唇,道:

  “愚兄既已答应帮助你查此事,自会尽我所能。莲婢,你先坐下,咱们再细谈。”

  张若菡嘴角颤抖了一下,面色如常,回身一福,道:

  “多谢伯昭义兄。”

  张若菡坐回原位,沈绥则来回踱了两步,她思索了片刻道:

  “莲婢,你对公主堕马一事怎么看?她是真的不慎,还是为人所害。”

  张若菡垂眉低眼,忽而道:

  “若菡只能说猜测和感觉,义兄要听吗?”

  沈绥:“……”

  莲婢姐姐,你就怼我吧,某人心里怨念。

  张若菡见她一脸吃瘪,不由笑了,道:

  “若菡以为都不是,这或许是公主自己演的一出戏。”

  “哦?”沈绥来了兴趣。

  “公主是聪明人,若菡既已警告过她,她便当有所防范。太子与公主打猎,应当是在皇家围场之中。禁军守备森严,外人轻易不得入。消息上语焉不详,并未详说堕马的经过。但是以公主的身手,想要让她堕马何其难?眼下,太子与公主之间可谓融洽,二人并无任何利害关系,公主也始终被认为是太子一党。有公主在,太子可谓是掌控着不弱的兵权。有些居心叵测之人,想要折去太子这个强劲的羽翼,动机是有的。但是,在太子与公主一同打猎时出手,未免有些太过不智。以这种方式离间太子和公主,亦或是嫁祸太子,愚蠢透顶,想来居心叵测之人也不会这么去做。如此一来,外人暗害、公主不慎的可能性都比较小。我猜测,或许是公主想要利用这次事件,刺激一下背后之人,或许能让背后之人露出马脚,亦或畏手畏脚,近期之内不敢再动手,这是一招先发制人,转危为安之策。”

  沈绥点头,笑道:“莲婢分析得很有道理,愚兄也是这么想的。”

  说完这句话,沈绥总觉得有种附庸的嫌疑,于是补充道:

  “我之所以要询问莲婢对公主堕马一事的看法,主要是想看看这事件背后,有什么人有可能牵涉其中。莲婢,你我是金兰兄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便关上门来,直言相告。

  有可能暗害公主之居心叵测之人,嫌疑最大者非武惠妃一党莫属。如果有人事先知晓公主即将被暗害一事,那也有极大的可能性与武惠妃一党走得很近,或者干脆就是其党朋。武惠妃出身文水武氏,她的姑祖母是武皇。武氏掌控的地方,除却并州之外,还有其父武攸止任职的绛州、武皇之父武士彠曾经任职过的利州,利州也是唯一位处巴蜀之地的关联点。此三地,再加长安、洛阳两地,乃是武氏势力盘根错节的地方。虽然圣人登基以来,已经扫除了众多武氏留下的隐患,但依然不能说根除。

  假设莲婢你的感觉是正确的,这艘船上确实有写信人,或者说得更宽泛一些——知情人。那么我就必须调查这些官员们的履历过往,以及最近的行踪,看看他们是否真的与武氏有关联。”

  “伯昭义兄说得正是。”张若菡若有所思地点头道,“若菡也觉得必须要查清官员们的履历过往,才能谈下一步的事。”

  “莲婢……”沈绥苦笑道,“愚兄可不是万能的啊,你可不能盲信那虚妄名号,甚么雪刀明断,我也得在能力范围之内去查。你说,这么多人,这要查……也未免太困难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