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每昭义军最后淘汰到只余三千人,楚宁每个月也要自掏腰包赔上几百贯的饷钱。
几百贯饷钱不多,但也不少,没几个将领愿意每个月都往外掏,他们甚至宁愿拿去买看得到的武备器械,也不愿意发给这些随时都有可能背叛或者逃离的士卒流民。
所以,昨天晚上的时候,萧鸿飞经不住麾下一众将官的争论,便来找楚宁谈话,因为楚宁这样砸钱的举动坏了规矩,会影响他们手下士兵的想法和士气。
萧鸿飞与高志敏不一样,此人行事颇为大气,即使找楚宁谈下,也是带着属官过来,并且允许楚宁带着属官一起参与讨论。
是的,是讨论,而不是命令,所以,萧鸿飞此举也在楚宁这里刷了不少好感。
萧鸿飞那边大小将官十余之众,楚宁这边拿得出手的,仅仅不过她自己、凤九卿、刘长贵和孙兴四人,后来勉强拉了个陈福过来凑数,但基本上,说话的都只有楚宁与凤九卿两人。
孙兴不说话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嘴笨,刘长贵不说话是因为知道自己的权责,而陈福还没独当一面,这种场合根本就不知道该说什么。
当时双方一入帐,便是唇枪舌战,萧鸿飞一方坚持楚宁坏了规矩,影响了士兵的心态和士气,而楚宁却跟他们算了一笔账,最后算得大家哑口无言,后来更是戏称,当时楚将军的话简直一字千金。
今天萧鸿飞特意让人腾出了一个大帐,将自己麾下旅帅以上的将官全都带了过来,准备让他们跟着学学楚将军的算账法。
楚宁也把自己这边司级的将官叫了过来,包括昭义军新设的十四个检校司总。
凤九卿前两天接受了楚宁任命的外务司司总之职,但现在手下编制还没备齐,遂临充当楚定的记室替她记录、起草一些文书,毕竟楚将军的字实在有些难以见人。
一切准备妥当,双方互相暄寒之后,楚宁便端着杯子走到前面临时赶制的齐腰小桌前,团团见礼之后方才说道:“上回我与各位将军浅聊了一下,什么是军队,什么是战争,而今天呢,我想与各位将军聊聊,什么叫作战争目的。萧将军,可否请问一下,您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萧鸿飞想了想,慎重说道:“依本将看来,战争无非是保家卫国,开疆拓土。”
这个答案说得很保守中肯,但也说到了点子上,楚宁点点头,笑着问邓通:“邓仁勇,你说说,鲜卑这次与我大庆之间的战争,是为了什么目的?”
“当然是为了抢掠粮食和财物。”邓通眼中恨意大涨:“掳掠我大庆百姓!”
楚宁又点点头,看了看凤九卿一眼,凤九卿刷刷几笔,便写好一幅字递给楚宁。
把字挂好,众人便看见上面写着八个字——粮食、土地、财物、人口。
“用复杂的话来说,战争,其实只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战争的目的,一般只有两种,一是为政治地位,二是为经济利益。而这两种目地简单归纳起来,也就是——粮食、土地、财物和人口。”
台下诸将听罢,有的点头称是,有的若有所思,楚宁环顾全场,发现大多数人听得并不是很认真,很显然,他们对这样枯燥的理论并不感兴趣。
喝了口水,稍微歇息片刻,楚宁方才继续说道:“讲清了战争的目的,我再给大家说说这算账之法。”
提到算账之法,萧鸿飞手下诸将顿时来了兴致,纷纷望着楚宁,还有几个通晓文墨的将领,已经开始铺纸研墨。
楚宁心中暗笑金钱的魅力果然无边,面上却正经无比,说道:“大家都知道,来这狐苏县的第一天,我麾下儿郎斩敌近八百。”
众人纷纷点头言是,这是众人亲眼所见之事,战报已经都已经送到顾大将军与五皇子手中,怕是已经发往朝廷。
随后,楚宁又从凤九卿手上拿过一张宣纸铺开念道:“当时斩敌八百,缴获无伤战马一百二十六匹,重伤战马两百一十八匹,轻伤战马一百四十三匹,死马三百二十二匹。”
在这个时代,军队缴获并没强制要求献入国库。如果缴获得多,便会献些给朝廷,表示一下忠君之意;如果缴获比较少,一般都会落在领军将领手中,克扣部份后再分给麾下将士;如果是打了胜仗,而缴获不够分,有时候皇帝和国库还要贴赏钱,如果皇帝和国库不愿意贴赏钱,或者说没有赏钱发,甚至有可能会默许士兵屠城抢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