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割完战利品,第三天一早,周裕便带着部下开路,楚宁负责押后,浩浩荡荡两万多人,就此起程北上。
自从与楚宁闹掰后,一直被楚宁和萧鸿飞共同‘照顾’的高志敏终于得机重见天日,可惜的是,他原本的东莱军已经被分化干净,除了沈腾这样的亲戚之外,就只余下不到三十多人还跟着他,此刻大军起行,楚宁自然不会带着这么个累赘,直接将他留在了原地,让他自寻去路。
第107章
北上的第三天上午便路过了柳城, 在医务官的照料之下, 萧鸿飞的伤势也逐渐有了好转, 虽然还是很虚弱, 但也清醒过来,这才知道, 底下一群将官竟然干出了这等荒谬之事。
好在萧鸿飞也被气过惊过很多次,这回倒是很快就稳住了心神, 问道:“你们可知, 没有朝廷和征东大将军的调遣令信, 这等随意出军,会遭来何般后果?”
“顶多不过是朝廷的猜忌罢了。”对于朝廷, 李睿向来最有发言权, 她这个帝君亲封的军禀大司马,如今都跟着到处跑,怎么可能不想得周全:“难道萧将军还怕朝廷猜忌么?倘若当真害怕, 当初又怎会私自作主,从柳城撤出?”
这话说得萧鸿飞哑口无言, 虽然周裕等人怕朝廷追究失城之责拿了萧鸿飞的脑袋, 可萧鸿飞自己却是虱子多了不怕痒, 死猪不怕开水烫。
两人对视几眼,萧鸿飞有气无力的挥了挥手,将其他校将屏退,留下周裕、毛贵、褚契、姜晨和纪风五大部将,以及楚宁李睿两人。
萧鸿飞说道:“既然走上了这条北上之路, 那我们也该坦诚相待了。”
军队不像朝廷,可以玩弄阴谋诡计,军队最需要的便是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但有人耍奸猾下暗手,那这支军队就会迅速的分裂变成废物。
楚宁心想也是到这个时候了,现在说清楚讲明白各自的需求,总好过后面再来勾心斗角,于是当先说道:“我先坦白,这场东征,我本是可以不来的,但后来听说能赚钱,就决定过来顺便打打酱油。”
周裕等人忍不住翻白眼,心说,有哪家打酱油,是往家里打钱的?还是几万贯几万贯的打。他们可清楚的记得,楚宁一来不久,就坑走了他们五万贯。
不过,也好在楚宁这么一说,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萧鸿飞也忍不住笑了笑,随即面色一整,肃然道:“我沛郡萧氏一族,起于夏禹时期,因焚火烧荆棘,开辟农田,疏通河道,为人造福之功绩,被天子分封建立萧国。”
“再后来,到前朝时,文终侯收图兴汉,辅政匡君。”说着,萧鸿飞却神色一变,痛苦道:“然而,到了前朝末年,我萧氏一族惨遭大难,直至本朝时,族中健儿已经只能混迹军伍……”
楚宁想了好半天,都没想起文终侯到底是谁,只听萧鸿飞继续说着萧氏一族的落魄:“太/祖虽然平定天下,然而,这辽东辽西两地,仍然兵戈不息,我们这一支在立朝之初,便被太/祖迁从沛郡到了这辽西,足足百余年,在此生根,在此开枝散叶,最后每代人皆战死于此,直到我这一代,同辈兄弟九人,目前已经战死四人。”
萧鸿飞从小就生活在辽西,从小就看着亲族长辈们战死沙场,直到后来,终于轮到他上战场,那年,他才十三岁。
萧鸿飞十三岁从军,十四岁便遇上了那场东征之战,这一战,一打就是三年,三年之后,也就是二十年前,他以十七岁的少年之姿受封将位,在这辽西郡,一守就是二十年。
虽然,萧鸿飞讲的只是一个家族的兴亡史,但在楚宁听来,这却是一段历史悲歌。
沿着辽东辽西至云中朔方,沿着长城便是农耕社会与游牧社会的分界线,在楚宁前世的历史中,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朝,再到唐宋明,每朝每代都在持续而不停歇的交战。
在这些地方,没有谁知道,到底葬下了多少英魂。
萧鸿飞最开始是想守一家一氏族,可到后来,随着官位升迁,便想着守一城一地。
对他而言,对忠武军而言,守护这片祖祖辈辈的埋骨之所,是使命,是责任,更是信仰。
所以,萧鸿飞说,如果鲜卑用百姓的性命相迫,他会献城投降。
朝廷是什么旗帜,帝位上坐的是何人,他都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这浸染了祖辈鲜血的辽西之地,在意的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