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雄却不知,早在东征之前,楚宁就已经派出军情司在幽州布局,许多军情司的探子和他们发展出来的线人,都被鲜卑当作普通庆人抓了回来,有些人被当成奴隶,有些人则已经在鲜卑军中混到了小小地位。
可以说,看似铁桶般的鲜卑大营,在军情司手里,其实漏得跟筛子一样,如果不是顾文雄自己作死,杀了军情司当初趁他出城与鲜卑作战,跟着混进来的两个探子,只怕早就已经将城内的消息传送出去。
当然,从时效、保密度和精准度等方面而言,军情司的这套消息传递方法还很简陋,但相对于目前的情势而言,倒也勉强算是够用。
这天晚上,鲜卑几大首领都还没议定是战是退,但平刚城里却起有了动静——自三更后,每隔一个时辰,平刚城里的庆军起鼓一阵,响得惊天动地,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开城杀将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嗯,作者没话说!
第134章
李睿、萧鸿飞、燕凌戈三部接到军情司传回的消息后, 于次日开始拔营起程, 一日间, 便急行百里, 向平刚城快速逼近。
就在他们拔营的第二日,鲜卑三部终于达成了统一意见, 准备撤军——毕竟抢够了,冬天也快来了, 再守在这里, 除了困死顾文雄与另外三支庆军互相扯皮之外, 又有什么好处呢?
虽然外面这三支庆军,并没强到能与鲜卑三部, 十万大军正面对阵的程度, 但这三方牵制、内外夹击之势,还是让鲜卑有些忌惮,毕竟, 只要外面这三支庆军还在那里摆着,鲜卑就不敢强攻平刚城。
虽然决定了撤军, 但鲜卑一众首领还是觉得可惜, 毕竟从去年就开始筹谋算计, 为的就是抢夺兵甲,加强自己的实力——虽然慕容部捡便宜骗到了一万套,但慕容昌并不是个豪爽人,段部和宇文部,拿粮食和奴隶跟他换, 他都不同意。
而且,慕容昌不但不豪爽,甚至还很奸诈,之前他站乌有先生的边,并不同意撤军,现在撤起军来却比谁都快,当天便整装拔营,率着自己的部众跑得飞快。
慕容昌前脚一走,宇文承紧随其后,他的兵马最少,跑起来比慕容部还要利落,没多时便溜了个精光。
段部走得最慢,因为段部劫掠的粮食和庆奴最多,又要装运粮食,又要想带走奴隶,拖拉拖拉起程时,三支庆军已逼近到二十里范围之内。
为了防备庆军,段勿尘亲自在前面开道,粮食和奴隶都夹在队伍的中间段,更是安排了整整两万精骑断后。
在段勿尘看来,庆军是有可能追击的,但有两万精骑垫后,庆军就算是追上来,也不敢当真与他开战——毕竟,顾文雄手下的数万军队,早就被饿得不成人样,在城下短时间内冲杀还可能,跋涉追杀,可就不一定了。
至于外面那三支庆军,段勿尘认为,在没有顾文雄的战力支援下,追杀的可能性不大,即使追上来,自己两万精骑垫后,也当足够——即使那支玄甲军出现,后面这两万骑兵也完全能够凭着马匹速度,甩脱追击。
当然,最好的情况,是他段部撤军后,这三支庆军从平刚城内接出顾文雄,然后互相扯皮争功夺/权,毕竟,庆人最善这些勾当了。
段勿尘千想万想,却没想到,楚宁带着卫民军和昭义军已经藏到了他们回去的路旁,正等着再收割一波。
楚宁带着军队藏在燕山上,鲜卑退兵,正如燕夫人预料,要途经她藏匿的山脚下。原本楚宁还觉得山里藏兵这种事情,只能存在于影视作品中,实际上的可操/作性不大,毕竟卫民军和昭义军的人数不少,动静也不小。
但她在山里藏了好几天,每天都眼睁睁的看着鲜卑骑探在山脚下跑来晃去,压根都没谁往山上爬,不禁心中暗想:古人诚不欺我,难怪山贼、草寇惹了事情都喜欢占山为王,这果然是个好办法,特别是这燕云山脉,都以为这十万大山险阻不可攀,可实际上,这里面弯弯绕绕的小道,多得跟鱼网似的,别说是藏几千人,便是藏几万人,也不见得有人能发现。
“将主大人。”燕夫人一直注意着山下情况,低声道:“前天和昨天,慕容部和宇文部已经撤走,今天来的这支鲜卑人,打着的是段部旗号。”
“段部垫后?”楚宁闻言,不禁笑道:“这段部与我们可真有缘。”
“恐怕是孽缘。”燕夫人也忍不住笑了笑,接着说道:“如果不出意外,萧忠武与凌戈已率着兵马已经跟了上来,柔司总那边大部份都是新兵,可能会晚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