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立于前排的高黎昕眼波流转间似是想到了什么。
她记得前世同样是在这大殿之上,高瑾曾就此提出过修筑堤坝的建议,也确实帮助了惠川城百姓免受洪涝的灾害。高瑾为此不仅赢得了皇帝大臣的认可,更在民间备受拥赖,占尽了风头。
但这项建议是高黎昕曾经在研读书籍时受了其中的启发无意中想到的。此后,她曾在与高瑾私下的攀谈中随口提过,没曾想对方竟会将其当成是自己的智谋在朝堂之上进言献策、侃侃而谈。
只不过,前世的高黎昕本就不愿做这些出尽风头的事,所谓树大招风,她不愿招惹些不必要的麻烦,本身她一个女皇太女的头衔便让她不甚喜欢,她巴不得将其让与她人,落得一身清闲,只不过她的母后不愿罢了。
所以对于高瑾的行为她并未在意,更没曾想这倒是助长了对方的野心。
前世,高黎昕做的最错的事便是她没能竭尽全力稳固太女之位,也才会让别人对付自己犹如捏死一只蚂蚁一样易如反掌。
回想当时,惠川堤坝的落成,不仅阻挡了洪涝的侵犯,更促进了惠川以及周边州城的农业及渔业的发展,增加了百姓的收入。
一时间,七公主高瑾因此而声名鹊起。黎民百姓只知新朝有位体恤民心,为民着想的七公主高瑾,而未有人提及过她这个不谙世事的女皇太女。
高瑾因此赢了全天下的心,也为她日后夺取皇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黎昕低头的刹那牵起嘴角的一抹苦笑,原来高瑾的野心在那时就已经初漏端倪了,只是自己傻,不曾在意过。如今细细想来,这难道不是自己咎由自取吗?
“启禀父皇,儿臣倒是有一计相献,不知通行否。”
高黎昕适时地拱手献策,引得朝内大臣官员侧目,皆瞪大了眼睛竖起耳朵静候良策。
新宗帝原本一双暗沉的眸子顿时一亮,蓄在嘴边的两撇胡子也跟着跳动了下,似是在期待着什么。
果不其然,高黎昕提议修筑堤坝的计谋一出,立刻引来如殿外的秋雨一般细密的赞赏的目光,但更多的是一种刮目相看。
而龙椅上的新宗帝更是对她称赞有加。
高黎昕眼角余光瞥了眼一旁的高瑾,及时地捕捉到了对方一闪而过的嫉妒之色。
高黎昕的嘴角闪过一抹微妙的笑意。
但殿内的赞赏之音还未消尽,便也有反对之音响起。
“修筑堤坝之举我们工部不是没想过,然史上堤坝被洪水冲垮的例子并非没有,到时洪水泄流不畅,则常决口为患,所造成的危害反而更大。若非有完全的把握,任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能想到修筑堤坝的法子倒是不难,难就难在如何修建,我们新朝开国不久,各方面还不算成熟,在人工、用料以及方法上对我们都有着不小的考验。”工部尚书左丘身子微弓,一脸的愁锁,脸上的皱纹纠结在一起,似有解不开的愁绪。嘴角白花花的胡子随着双唇的开合上下浮动,才稍稍掩了几分他面上满布的愁云。
工部尚书为人刚正不阿,在国家大义上倒是半点的不含糊,须臾奉承的话他无暇顾及,能在一众的赞赏奉承中提出异议,也实属难得。
高黎昕闻言低头思忖了半晌,根据她所了解的知识解释道:“所谓修筑堤坝在疏不在堵,人工改道使河道宽缓而不迫,再使用分流的方法使得被分走的洪水走分洪道,余下的洪水走原洪道。如此,便可适当地减轻洪水对于堤坝的冲击力,不至于当场决堤。”
“除此之外,我们似乎并无可行的法子,纵使此举潜藏着难以料想的意外,我们也唯有破釜沉舟一试了不是?”高黎昕又凝眉补充道。
一时间,殿内再次陷入一片沉思。若是不修,那必然就要面临着洪水的侵袭,若是修,所要面临的困难不容小觑,能不能彻底地防洪还是未知。
金銮宝座上,皇上剑一般的眉毛斜斜地飞入鬓角落下的几缕乌发中,双目清明,两唇紧抿着,手指在扶手上轻弹。
“既已再无更好的法子,不防暂且采取太女的提议,由工部和户部即日起负责修筑堤坝的各项事宜,太女负责监工。”
皇上深邃的眸光落到高黎昕身上,其意为何显而易见。
无非想要给太女多一些锻炼的机会。
*
下了朝堂,高黎昕迎着细雨,急匆匆地往韶华殿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