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敏齐家记_作者:Fahrenheit(111)

2017-09-30 Fahrenheit 红楼

  不得不说,薛桓是个真正的明白人。

  没过多久,贾敏便从相熟的夫人们口中得知薛桓的所作所为,她也颇为感慨:有亲爹护佑,宝钗的日子怎么也能比前世舒心一点儿。

  话说,夫妻之间的体己话能让贾敏听到几分,也是因为薛姨妈耳根子软不说,嘴巴还不严。通过几位夫人的嘴,把这些话传到贾敏耳中,也是薛桓“固所愿也”,他现在当官年头太短,立足不稳,帮不上林海什么,适时表一表忠心可是必须的,尤其是在收拾孙二,清洗与孙二相关的杭州官商这一关键时刻。

  林海回家时,贾敏跟诸位太太们的小茶会也正巧散了。

  话说,扫清孙二的朋党,都指挥使只用了三天。

  都指挥使收拾孙二朋党的第一夜先清除了一堆打算反抗的人家。而第二天下了大bào雨,也就是六皇子不得不无功而返的那天,之后bào雨转成了中雨,但这真不耽误都指挥使和他那群如láng似虎的兄弟继续gān活。

  如今杭州依旧下着小雨,若gān低洼之地已经积水,韩琦正亲自带人四处巡视……就这样的鬼天气,贾敏下了帖子请太太们过来吃茶说话,太太们还不是“风雨无阻”。

  贾敏把这些当做笑谈说给坐下喝茶的林海,林海也笑了,“她们都急着打听消息。”

  贾敏道:“可不是,下刀子还是得来。”

  林海颔首,显然有感而发,“薛桓出钱修了堤坝,我以为他是图名好做官。但看今年这qíng形,不得不说,那堤坝真是立了大功。”

  薛桓能有命活到现在,那是因为他自己心血来cháo,出了大笔银子修筑了一段堤坝,这份功德足够他度过命中大劫。

  之后他若是能安民富民,寿数未必就短了——就说韩琦,也就是妙玉她爹,兢兢业业做知府,不说送给贾敏不少功德,连着他自己还多了个壮实的大胖儿子,女儿妙玉就跟换了个身子一样病痛全消。

  若是宝钗能在她父亲的影响之下,也做得真正的善事……从薛家父女俩身上,贾敏应该也能再赚点功德,好歹薛桓还是她荐给老爷的呢。

  对于能给她赚功德,从而让她一家子少病少灾的能人,她决定对人家稍微好一点。

  她想到这里,便故意问,“他还能大用不成?”

  林海觉得薛桓本事不错,但背后关系太多,此人的立场还没定准。他开口道:“薛桓那边还是等等再说,谁知道他又会歪到哪边去?再说捐官注定前程有限。”

  贾敏道:“我估计薛大人最担心的,便是老爷以为他首鼠两端。”

  林海起身,坐到他媳妇身边,拉着人家的手道,“夫人有何高见?咱们夫妻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你对你二嫂二嫂究竟是怎么个章程?”

  从他媳妇怀上珝哥儿……不,要更以前一点,他便发觉媳妇对两个娘家哥哥的态度大变:原先只是有点看不惯两个哥哥的做派,但毕竟是亲兄妹,说话还是颇有顾忌……其实就是说话还没太直白,也没彻底揭破两个哥哥的面皮。

  之后,媳妇跟她大哥依旧不大亲近,但明显针对起二哥,对二嫂子的态度都不是“结怨”二字足以囊括的……虽然都是亲戚,但平心而论,二舅哥和他那个出身王家的媳妇,也不是从珝哥儿出生前后才开始糊涂的。

  林海又比较护短,甚至没问清他媳妇缘何忽然改变,但媳妇对娘家的态度,就是他对荣府的态度,反正他是从没想过和稀泥,大家敷衍着凑合着都留点面子。

  他肯劝解,还是怕媳妇真气个好歹,绝非为了二舅哥两口子开脱。

  贾敏却从林海这问句里面听出了别样的意思。

  老爷跟着二位皇子钦差,清洗了孙家在杭州乃至浙江的势力,从这一天开始,除非奇迹,老爷无法再转而投向太子。

  而二哥以及二嫂那个大哥全是早早向东宫jiāo了“投名状”——不然一次两次想往东宫送女孩儿,能是什么意思?

  王子腾因为位高还有换人的余地,但二哥就是只能死心塌地跟着东宫,换句话说他离了东宫毫无前程可言。

  事已至此,大家的立场再无转圜余地。就此决裂未免着相,但在皇子们“决出胜负”之前,兄妹之间当然要“远着点儿”了。

  贾敏果断道:“我一个做妹妹的,该说的说了,该劝的劝了,人家也有人家的道理。反正我……其实是老爷你护着孝敬咱们的侄儿侄女也就是了。我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