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穿成林海_作者:Fahrenheit(126)

2017-09-30 Fahrenheit 红楼

  这份人qíng甄应嘉自然会记在心上。同时甄应嘉很认同这么一句话:听人劝吃饱饭。他已经做出决定的当口,他媳妇的信也“姗姗来迟”。

  甄家太太虽然因为义忠王而臊得短时间内不好再跟义忠王府走动,但她做了大半辈子的主母,却是个公私分明的主儿。

  她在给丈夫的信中写得全是大实话:几位皇子都很难搭得上线,若是qiáng行为之,代价大到不值得。

  以甄家现在的地位和声势,投靠皇子们,那叫抱大腿,这世上哪有抱大腿而不用付出点什么的道理?

  再说除了四皇子体弱,必然无望大宝,其余的三五七九四位皇子……根本看不出哪位极为出挑,能远胜其余兄弟,乃至于有势在必得之相!

  别忘了圣上今年才四十来岁,正值壮年。圣上可能拿太上皇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但收拾不听话不孝顺还势力未成的儿子,真不费事儿。

  甄家太太觉得哪怕义忠王直接下了她的脸面,甄家依旧该“重修旧好”,平心而论也是甄家有错在先。

  昔日义忠王被废,肃端王和忠顺王这批人收集废太子罪证的时候,贾赦贾政兄弟jiāo上去的“罪证”有一部分还是甄家引导过去的呢——曾经,江南正是前太子义忠王最重要的钱袋子所在。

  甄家不像史家那样始终闭口不言。

  甄应嘉和他媳妇现在都觉得甄家曾经的那点小心机,没瞒过义忠王:想避免秋后算账那就赶紧扑上去多立功。

  甄应嘉现在想想,光立功讨好义忠王行不通,估计还得补个投名状:西南他还真是非去不可……反正一个道台也值了。

  过了两天,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他也跟继任的同僚jiāo接过,甄应嘉在家难得清闲,抱着小儿子正逗弄呢,贾赦和贾政的信也一起送来了。

  这哥俩意思相似,都是多年不见,煞是想念,期待来京相聚。

  荣府还是一心跟甄家做好朋友的,他俩信中半句不提京中局势……那是因为他们兄弟的确知之不多也知之不详,也就不再“误人子弟”。

  拿着这两位昔日好兄弟的来信,甄应嘉感慨颇多,摇了摇头他又看向贾政那封信的末尾:贾政似乎有意跟甄家做成儿女亲家。感慨自己的儿女渐长,尤其在甄应嘉大姑娘这儿多问了好几句。

  估计是听说他家大姑娘在京城不曾寻得良配,贾政与王夫人夫妻便动了心思。

  话说义忠王对甄家太太不满,也不至于闹到人尽皆知。因此贾政夫妇对甄家大姑娘如今正身处尴尬境地,并不知qíng。

  这夫妻俩会询问甄大姑娘的qíng况,说白了就是吃着碗里的也想着锅里的罢了。夫妇俩已然发觉黛玉这个儿媳妇不能轻易弄到手,就算有贵妃在后面撑腰也不行。

  王夫人曾在大正月里趁着元chūn有孕,进宫的时候提了句宝玉的亲事,请贵妃拿个主意,结果让元chūn一句“不急,母亲且忙正事”臊得面皮通红,噎得胸口发闷:为宝玉找媳妇怎么就不是正事了?

  她哪里知道元chūn心里正担忧舅舅牵扯进几位老太妃的昔年旧怨,这事儿要是没处置好,不用再为有没有好媳妇伤脑筋了,因为脑袋已经没了。

  却说甄应嘉忽然想起来曾经自家那个宝玉也有段时日张口闭口都是林妹妹,现在吗……似乎又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甄应嘉倒是不觉得贾政夫妇癞□□想吃天鹅ròu:元chūn有孕的消息已然传到他耳朵里,他身在金陵亦听说过贾宝玉之才,光看家世宝黛也算相配。只是……贾宝玉不大着调,林大人八成看不上。

  想到这里,甄应嘉有点头疼:不得不说,儿子尤其是健在的嫡长子这一点上,甄应嘉跟贾政真是同病相怜。

  两个宝玉今年都十四了,是该认真相看的年纪了……然而甄应嘉比贾政看得明白,他儿子高不成低不就!

  一声透着急切的“老爷”把甄应嘉从沉思中唤回神,他抬眼望去,就见他的小厮出现在门边,额头见汗。

  得了老爷的眼色连忙上前,这位伺候老爷七、八年的心腹身子弯得几乎打了个对折,“老爷,大爷房里的丫头有喜了。”太太不在家,这种事儿也只好烦劳老爷亲自做主。

  甄应嘉脑子里“嗡”的一下,他毫不犹豫,冷声道,“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不过哪怕是宁府这种连门口的石狮子都未必gān净的地方,都没闹出过婢生庶长子的破事,更别提比较好面子讲规矩的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