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贾母荣华录_作者:Fahrenheit(100)

2017-09-30 Fahrenheit

  至于林海,不出众人所料,成了圣上钦点的探花郎。这样大喜的日子,他竟依旧淡定从容,还抱着一双儿女,笑对贾敏道:“进翰林院怕是准了,既然在京里过得舒坦,那就多住上几年吧。”

  这话可是真说到贾敏心坎上了:她是想着至少等黛玉长到十一二岁,儿子也再结实一点,夫妇再去外任比较合适。若能在京里帮女儿把婚事定下,然后再带她外任,看看天下风景,市井民qíng,就更好了。

  贾敏把自己的打算跟丈夫一提,林海自是十分赞同。作为一个开明的男人,他很是赞赏荣府教育孩子的法子,尤其是女孩儿。

  却说次子和女婿同科全都高中,荣府自然要宴请亲朋好友。男人们在前面觥筹jiāo错,女人们则说着轻松却一点都不简单的话题,比如明年又是新一轮甄选女官的时候了。

  不过贾史王薛四家,再加上个甄家的女孩子们至少得等到下下回,才有人够了年龄。

  不过荣府和史家都自恃身份,这么多年都没动过送女入宫的念头,可这两家偏偏有爵位有实力还有体面,进宫面见太后、皇后求个恩典,可并不是难事。

  于是几家太太便着力奉承起来,只想史令仪进宫后能探听些消息告诉她们就好——当然,必有回报了。

  史令仪重生过一回,知道如今让不少人家趋之若鹜的皇子们在今后竟有泰半都不得善终,作为他们的妻妾,只能享受短暂的荣华岁月,之后……要么陪着圈禁,要么便是在痛苦与惊恐中早早离世。

  即使这一世,荣府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但皇子夺嫡这场大戏仿佛是注定的一般,迟早都会上演。

  不过她前世的二儿媳王夫人此番相求,还是让史令仪感慨了一阵:甄元chūn打算进宫为自家搏出份“荣宠显贵”来,既然目标已定,自要早作打算。

  王夫人客气至极,“我们老爷想着,元chūn能在皇后娘娘身边长些见识就最好了。”抛开同乡,甄应嘉还是北静王的门生,这个关系也的确能让她试探着提些要求,成不成当然另说。

  史令仪直截了当道:“这要看你们元chūn的造化了。”

  王夫人也有眼色,见状忙道:“只想请您帮着看看皇后娘娘身边都是何等女官。”

  皇后身边的确不要出身高贵的女官,因为女史除了到了年纪放出宫,便是让圣上以及皇子们收用,鲜少有人做得成正室,除非立有大功劳。

  只是,就算摸不到圣上的边儿,也可以伺候太子啊,这就是甄家夫妇俩的打算……作者有话要说:甄元chūn和宝钗都会进宫,所以她俩免不了也得比一比,不过保证她俩不会是一个丈夫。

  ---------------------

  截止至四十一回的人物名单:

  荣府:

  贾赦与水凝夫妇共有一子一女,长子贾琏,长女贾瑛(迎chūn)。

  贾政与王咨夫妇共有二子一女,长子贾珠,长女贾瑗(元chūn),次子宝玉。

  贾代善庶弟的女儿,嫁给了薛家二公子(也就是宝钗的二叔),育有一子一女,即薛蝌和薛宝琴。因为薛二公子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做了官,所以宝钗因此做了女史,而非以宫女身份进宫。

  宁府:

  贾敷柳氏夫妇,一子,贾珞。

  贾敬张氏夫妇,一子,贾珍。

  甄家:

  甄应嘉与王夫人夫妇,一子一女,长女甄元chūn,长子甄宝玉,另有庶出儿女,甄探chūn与甄环。

  其余人物都与原著相同或近似,就不一一列出了。

  ☆、第42章

  想攀高枝儿,也是人之常qíng。

  张家若非因为恭王,也就是先帝的十皇子,无论如何不会有今时今日的风光,虽然因为“太出头”,而让圣上削过几回,可比起送女进宫之前的qíng形,还是发达太多了:当年张家可是连刺史都没出过一个,而恭王生母进宫得宠并生育,如今恭王的娘舅可是正经的堂官了。

  再说就算一时艰难些又如何,只要恭王不倒,张家便无人敢轻侮,也总有爬得再高些的那天。

  有这样的人家做实例,不怪京里那些四五品官员连同他们的妻女动了心思——到了三品就是堂上官,而从四品到三品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道天堑,终其一生都迈不过去。

  不过他们还可以照搬张家的青云路……

  大约从甄应嘉三年之前,中了进士,却没考中庶吉士,只得外任知县时始就开始仔细谋划了:正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如内阁,甄应嘉深知只靠自己拼搏八成前程有限,必须借股东风才能“豁然开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