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府里史令仪却有些孤枕难眠。
前世丈夫常年在边疆驻守,回京没过几年就撒手人寰,史令仪约莫有一半人生都在守寡,按说早习惯了孤单一人,结果丈夫头一天不在府里,不在她枕边,她就一整夜都没能睡熟。
早晨过来请安的儿媳妇们一瞧:婆婆一直坦dàng,连黑眼圈也没心思掩饰。妯娌俩心中默契,赶紧去搬小姑这位救兵吧!
贾敏带着一双儿女一同回到娘家,先打发女儿黛玉去和哥哥姐姐们一块儿读书,刚两岁的儿子铮哥儿让她哄睡了丢在暖阁,她就坐在母亲身边吃着核桃、花生和榛子,边吃边感慨,“还是娘这儿舒坦。”
女儿吃炒货的“咔咔”如此清晰,史令仪佯怒道:“别咬这么响。”
贾敏闻言,还往母亲那儿凑了凑,“咱们娘俩说说话,娘就不烦啦。”
她明知母亲心qíng不佳的缘由,却还敢调侃一下:她和哥哥们自小就看着爹娘如何相处,各自成亲之后,从爹娘身上学来的法子一股脑儿全用在了妻子、丈夫身上,而后兄妹三个日子都过得很是滋润。
话说甄元chūn如愿进宫,薛家果然也步了甄家后尘。
贾代善的侄女儿,薛蝌与宝琴的母亲先来打了头阵,她其实也是硬着头皮上阵,当着一向偏疼她的伯娘更是毫不掩饰,“宝钗的出身差了些,想进宫做女史定要捐官,宝钗的父母倒是不吝惜钱财,只是……”
史令仪笑问:“没门路?”
侄女儿却讪讪道:“可不是。”
“你们可是舍近求远了,让薛二爷考中比什么不qiáng。到时候哪怕捐官,也不能轻易小瞧了薛家。”
侄女儿瞬间露出惊喜之色,声音都有些颤,“多谢伯娘!”
史令仪轻声道:“谢我做什么,你最该谢你大伯。宝钗丫头的事儿……还是那句话,成不成的我可不敢担保。”
贾史王薛,再外加一个甄家,史家过得很好自不用提,剩下那三家里也只有王子腾与薛二公子能入得贾代善法眼。不过天下有才的人多得是,荣国公可没有那副好心肠无缘无故地就要提携一把,所以得益的也只能是沾亲带故的侄女婿,薛二公子了。
“回头叫我们老爷来给大伯、伯娘道谢。”侄女儿执意大礼拜谢,之后又闲聊了一回才美滋滋地回家去了。
听完母亲的讲述,贾敏也笑道:“我这个堂姐一直是个明白人。薛家大姑娘的事儿,也只能辛苦娘一回。”她喝了口茶润喉,又道,“早点进宫去也好,省得再琢磨琏哥儿和珠哥儿。”
史令仪微微一笑,“咱家也就是条后路罢了。”说着,端着女儿的小脸仔细端详了一番,“这么贪嘴,怎么也不胖,别是又有了吧?”
荣国公夫人堪称铁嘴神算,准得不得了。大夫一诊脉,果然是喜。贾敏笑逐颜开,挽着母亲的胳膊又开始撒娇耍赖。
而得到消息,赶来道喜的水凝和王咨也是真心替小姑高兴:两人本来心胸就都不错,又是儿女双全,压根犯不着嫉妒。
傍晚,还是林海亲自来接了媳妇回家。他陪着贾敏一起坐车,怀里一边女儿,一边儿子,身畔的媳妇肚里还怀着一个,皇上钦点他为探花的时候都没有如今满足又开怀。
数天后,贾代善回府了。熬了好几天的荣国公先是好好睡了一觉,等早晨醒来就拉着媳妇一口气过了两回瘾,看着媳妇梳洗之时,他翻个身就又睡着了……几位重臣和圣上商量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并军资补给,短短几天就有了眉目,已经很是了不起。
话说圣上决心从禁军、以及各府卫兵中抽调部分jīng英,成立了一支新军,并任命了新军大将,之后又订下了此次北疆大帅的人选。此人将掌控新军与原本的北疆守军,当然是备受圣上信赖的心腹。
这一回对北狄圣上也是下定决心,不敢说一劳永逸,至少打得他们二十年内不敢再犯关才好。
自始至终,贾代善几次荐人都公正无比,甚至没有让儿子贾赦加入新军——全无让儿子借机捞取功勋的心思。此举颇得圣上欣赏,他便想着北疆荣国公的旧部尽量保留,他们若是立下大功,便稍微多褒奖一下就是。
至于忠顺王府也摩拳擦掌,笃定此番定能捞得大实惠,事实也是如此。王府着力栽培的门人果然大放光彩,忠顺王府也随之声势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