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宁荣两府加在一起,还是在兵事上更有底气,至少提拔、安排个二品将军都不太费事。
至于文官这边儿……就算绑上北静王和史骞,倾力而为也就是能把贾政送到六部尚书这个位置上,还不能是吏部户部这样的热衙门。
相较于贾政的资质平平,林海可就显得妖孽过了,这也是贾代善看重女婿的原因:只要荣府在后面稍微托上一下,林海平步青云都不会出人意料。
而林海又比贾攸年长十几岁,若是林海将来能步入内阁,这份恩惠定能回报在贾攸这个小舅子身上。
荣府只要不搅合到夺嫡之中,最少能保住五代富贵了。
听着丈夫娓娓道来,史令仪心道:家族鼎盛靠的是出色的子孙和人脉……像前世儿子儿媳妇似的,死命捞钱不顾王法,可不就把全家都坑死了。
话说这一世,爱钱的王夫人没坑到贾府,但甄府却难以幸免了。
来自江南那边的孝敬,王夫人收了不少——看着府中越来越多的姨娘和不时蹦出来的庶子庶女,她这位正经的太太总要为儿女和自己打算:东宫里还有个当良媛的女儿呢,想在宫中活得舒坦一点,哪怕是出身世家,依旧免不了自掏腰包打点各处。
却说开了chūn,宝钗出宫,黛玉在即将随父母启程去往北疆之时,也一样亲至薛家向宝钗道喜并送上礼物。
有道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西宁王世子本事和气量都不大,而世子妃好像身子有些小毛病,婚后多年一直生不出孩子;而庶出次子本事不小,野心亦很可观……如今又是立功归来,西宁王妃不是善茬,而次子的生母得宠多年,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可想而知,西宁王府在几年之内太平不了。
不过皇子之间还波涛暗涌呢,这种事儿也算是王府常态了。只是宝钗以及薛未必打听得来的事qíng,在荣府以及贾敏这儿可不是什么秘密。
西宁王世子妃一直怀不上……应该和那位生下庶出次子的宠妾有些关系。
黛玉和宝钗有些jiāoqíng,但显然没到无话不谈的地步,另外,她也怕jiāo浅言深,宝钗再“胡思乱想”——从宫里面全须全尾出来的人,才智可见一斑,那些yīn私手段也大概见识了不少。
于是黛玉gān脆嘱咐她出嫁后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宝钗眼里,黛玉的确清高了些,但为人正直却是没错的,“防人之心”反反复复提了好几遍,宝钗再不生疑,那女史岂不是白当了。
看过宝钗,时候尚早,黛玉便和表姐贾瑗她们一起回了荣府。
听说黛玉到来,宝玉特地到了二门处迎接。
这表兄妹两个青梅竹马,qíng意深厚,贾瑗贾瑛早已见怪不怪。早就知道宝玉配不上表妹黛玉,贾瑗与贾瑛姐妹两个也没什么打趣的心思,见过祖母史令仪,便留下黛玉和宝玉说话,她俩则去王咨房里逗弄新生的小妹妹了。
宝玉黛玉今生无缘,尤其是黛玉全没了前世的那份痴念,史令仪反倒十分放心:此一时彼一时,前世两个玉儿可谓良配,但这一世可就差得远了些……甚至宝玉前世没少念叨的“宝姐姐”,这辈子两人都没正经见上一面。
看看儿女们的婚事,史令仪只觉得顺其自然、门当户对比什么不好?
再说下个月,两个孩子都要随父母离京赴任,至少三年不见,就让两个孩子说些体己话去吧。
这么一想,史令仪便把他俩打发到暖阁说话,自己则倒在榻上补个午觉。
却说宝玉黛玉坐在一处,黛玉闻到宝玉身上淡淡酒气,便问道:“你又去哪儿吃酒了?”
宝玉凑得极近,轻声道:“快去西北了,得跟兄弟们一一告别。”
黛玉道:“大白天就吃酒,让二舅知道,又该捶你了。”
宝玉道:“他捶我还少吗?”
“你可真是醉了。”
“好妹妹,我不怕去西北吃苦chuī风,我只舍不得你。”
不得不说,宝玉生了张清俊jīng致的相貌,和自小读书养出的儒雅温润之气,这话又说得真挚,哪怕这内容让黛玉很是尴尬,她也没法出言训斥。
宝玉目光灼灼,黛玉却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这样的好机会不可错过。”
宝玉垂了眼,“也是。”顿了顿,又问,“薛家大姐姐可好?”这句话纯是面子上的qíng分,顺口一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