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林海与贾敏也商量过好几回,不能总靠着贾代善这棵大树过活,一辈子当京官可是爬不太高,再说林海自己也有不得不离京的理由。
当然这些就不必让女儿黛玉知道了。
于是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清晨,贾政先带着宝玉启程,奔赴西北;三天后,林海一家离京时则赶上了个大晴天……今年这一年里,荣府要办三回喜事:贾瑗、贾琏和贾珠三个都要成亲。王咨没跟着丈夫一起走,便是要替儿女cao持婚事,而宝玉则是贾政特地要求——这个儿子不能再闲散逍遥下去了,就算不做官,也得懂得为人之道,等到了西北,指使宝玉给自己跑跑腿也行啊。
这会儿,忠顺王世子刚发觉蒋玉菡不见了:看着蒋玉菡这个“宠姬”的几个家丁,如何是荣府那些从战场心爱归来的“虎láng之士”的对手?
忠顺王世子再次勃然大怒,他平时摔碗摔镇纸多是摔给别人看的,他真正恼怒不已的时候反而看起来与平时没什么差别。
不过如今荣府势力与忠顺王府不相上下,忠顺王世子就算以此发难,也是出师无名:京中贵公子们为了争抢个小戏子,居然闹到了长辈们跟前,也只能显出他这个世子既不济事,也不懂事!
忠顺王世子足足在书房里坐了一个下午,决定下点本钱,让一北一南的林海和二皇子狠狠吃些苦头!
果然半个月之后,林海刚拜见过顶头上司京营节度使,回到衙门书房,还没喝上一口茶,就听心腹幕僚来报:这回运来的粮糙……似乎不太对劲儿。
经过林海所在州府的粮糙可都是北方大军的军粮……话说林海这位幕僚可是老人,当年可是老侯爷,也就是林海的父亲赏识并提拔,跟着老侯爷走南闯北,如今又在林海身边伺候,并深得信任的能人。
如今紧要之事,他还能条理清楚,徐徐说道:“押送的官员急着jiāo接,连催了好几回,在下觉得不妥,才在诸多运梁车中检查了一番,有些粮食有了些味道,还有一些分量也颇为怪异,在下寻思,里面许是掺了石头。”
林海眉头一皱:户部分管粮糙的官员……可是太子妃的娘家人!
☆、第65章
敢在粮糙上做文章的“人物”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林海自然也心里有数,而这几位“大人”之中,不惜付出大代价也一定要和荣国府过不去的也就那么剩一位了。
不过为了他这么一个新任刺史就做出这么大阵仗,林海也不觉得自己一个人就能有这个“荣幸”。
据心腹幕僚所说,有霉味的米粮以及掺了些石头充数的运粮车加在一起,差不多是这回到来的车辆总数一半左右了。
话说忠顺王府在北疆也有不少门人,林海觉得那位世子远远没到拿自己人的xing命和安危来算计荣府的程度。
那么……霉米和掺了啥时的粮包……可能早就有了,忠顺王世子只是借机推上一把而已。不管林海是否发现,完全查出后面牵扯的官员,太子妃的那位娘家人都脱不开gān系。
忠顺王世子这是“帮着”荣府和费家结仇呢。不过林海职责内的事儿他自然不会推脱。
派人先拖住那位押运粮糙的官员,自己则带着若gān心腹亲自去验看了那几辆有大问题的运粮车。
自从西北平定,调运粮糙比之前轻松了不知多少,而且在新米中掺上若gān陈米也算是寻常之事……只是太子妃的娘家兄弟大约不知道这回连霉米都送了些过来,还生怕他这回无法获罪,特地添了沙石进来——这就是画蛇添足了。
若是些许霉米还可以说是保管不当,但忧心官位不保才决计瞒天过海;可混入沙石再和粮米一起装进袋子……这可不是几个人几天时间就能办到的。
要知道去年江南丰收,圣上才有底气在今明两年打残北狄的jīng锐,好腾出手来收拾西南两个隐患。而且圣上和先帝想法颇为相似,宗室们斗归斗,在大事上却不能含糊,尤其事关北疆大军十数万将士们的衣食住行。
这也是先帝对宗室比较软弱,却能狠得下心处罚算计贾赦的忠顺王世子。
不过……既然忠顺王想看荣府与费家不合,林海觉得装模作样地骗一骗他也不坏:忠顺王世子计谋得逞之后,就不会再在这里投入太多心思了。
只是他的主意还是得找个机会偷偷告诉岳父……自己写信剖白有些着相,也显得自己离京之后稍微遇上点麻烦就得向岳父哭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