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_作者:Fahrenheit(229)

2017-09-30 Fahrenheit 红楼

  两日后,圣上下诏废太子。大殿上端坐之上的圣上瘦了一小圈儿,且气色不佳,但从容依旧,怎么看也都不是“bào毙”之相。

  随后便是封赏有功之臣:为首的自是挺身而出的赵之桢,他晋了亲王,也是诸位皇子之中唯一的亲王。而大皇子与三皇子爵位未变,而小皇子们也暂未封爵……众臣瞬间明了,这是要留给新君施恩了——圣上生了隐退之心。

  散朝后,圣上更是把赵之桢留在宫中,父子说了整整一个上午的话。

  回府后,赵之桢面对元chūn,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元chūn睡了一整天,此时很是清醒,一看王爷这脸色……看来今天也不全是喜事。

  赵之桢深知元chūn已经从他的脸上瞧出了端倪,当即也不在犹豫,先把好事儿都一股脑儿地“jiāo代”了。

  圣上的行动真是连点揣测的余地都没给大家留,就差直接告诉众臣和他的儿子们:皇位归你老七了。老七,你好生准备一番吧。

  得偿所愿,赵之桢自是狂喜,不过全喜在了心里,在人前言行举止一概与以往没什么不同。他越是不骄不躁,沉稳有度,圣上越觉得亏欠他这个儿子,以及养大这个儿子的爱妃。

  想起那个明明疼到了“要星星都不敢给月亮”地步,却还斥责他太偏心的次子……圣上这回是铁了心,只要收拾完残局,就把皇位彻底jiāo到小七手里。

  好事说完,剩下的……赵之桢轻声道:“算是不好不坏的吧。”原来圣上在放小七出宫之前,要求儿子与温家结亲——温家便是太子的母族。

  说来也挺有意思,废太子的外祖父和舅舅们一直都与废太子不甚亲近,在废太子谋反,消息传到南方,这一家连忙上了请罪的折子,并严守大营静静等待钦差到访……摆明了完全不想跟废太子搀和……太子被废,他的亲舅舅们毫无牵连也不可能,但圣上的意思明白极了:他不能让当年助他登上龙椅,且一直忠心耿耿的老臣没个好下场,不仅如此,即使儿子登基,也要继续重用这一家人。

  听王爷嘀咕了好一会儿,元chūn终于忍不住一巴掌拍到赵之桢的大腿上,“您能给个痛快话吗?”

  赵之桢抿了抿嘴,望着元chūn道,“健儿……你看成吗?”

  元chūn一笑,“那我得空要细细看看温家的姑娘啦。”

  赵之桢长出一口气,“哎,你亲自挑选,我才放心。”温家的姑娘给晗儿做侧室并不妥当,而且他绝不肯让韩家借着一场婚事再跟温家搭上什么关系!

  数天后,宝儿满月,又过了几天,世子赵晗大婚,之后赵之桢便离京到北面大营里待了半个月,再回来正好赶上女儿赵暄的婚事。

  转年,正月里圣上又病了一回,等开了chūn他老人家果断地退位,由第七子赵之桢继位。

  同时圣上还下诏,册立李贵妃为后,当然,圣上升格为太上皇,贵妃也跟着先由皇后再变成太后。

  光是退位和登基这两样都让礼部还内务府上下忙去了半条命,而新君赵之桢看来还算体谅他们,即了位便下诏立王妃韩续为后,元chūn为贵妃,之后并没再急着册立太子:因为他告诉他的嫡长子,你先顶着皇子的名头到北面大营里吃几年沙子去!

  赵晗一点异议都没:他知道他老爹其实也让他那个神奇的二叔刺激着了。不过能接触军务,甚至亲自上战场指挥搏杀,赵晗禁不住热血沸腾,期待不已。

  至于元chūn再次跟前世一样做了贵妃,却不会再感怀过去了:赵之桢登基与前世没什么差别,不过前世她住凤藻宫,这辈子她得待在景仁宫——景仁宫可是东六宫之中距离乾清宫最近的地方。

  只是先皇后,也就是废太子的生母因为坤宁宫修缮而曾经在景仁宫居住过一阵子,原先宠冠后宫的李贵妃如今的太后,入宫后都没动过景仁宫,她本人而是住到了景仁宫北面的承乾宫……仔细想想,元chūn自认这辈子过得很是顺遂,可在顺遂之中也难免一些小麻烦:果然元chūn带人收拾景仁宫,这消息传到太上皇耳朵里,之后他老人家沉默了约莫两刻钟。

  等这些话再转回元chūn这里,她只笑了笑,“您又何必呢。”

  她这个“您”,说的当然不是太上皇。

  ☆、第9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