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_作者:Fahrenheit(230)

2017-09-30 Fahrenheit 红楼

  当然,“多嘴”之人也不是王妃韩续……这位如今该改口称呼为皇后娘娘。

  新君赵之桢在乾清宫忙得脑袋都抬不起来,皇后韩续和元chūn也一样,都在整合自己身边的势力,收拾自己的地盘。

  平心而论,韩家的实力还是比自己的娘家要qiáng些——因为姑父不姓贾,元chūn一直觉得姑父姑妈帮衬她们兄妹,靠的是qíng分,而非本分。

  要说韩家原本势头极好,可惜这一家子很是“骑过一阵子墙”,全家人现在自然为前程忧心不已。不过,娘家处境不怎么样,也是韩皇后的机会,让娘家真正成为自己臂助的好机会:不让他们跌个大跟头,他们怎肯任你驱策?

  只是元chūn并不相信虽有野心但懂得进退的皇后会忽然转xing:糊涂又冲动,把正经事丢一边,入主坤宁宫就要跟她“争宠”。

  依她估计,皇后开始“发力”,至少得是皇后所出的三皇子年纪大些,显出不凡天赋之后。

  而事实……果然不出元chūn所料,午后皇后打发了跟前女官专程向她“告密”:据说是“那位”在太上皇面前嘀咕了几句。

  “那位”自然说的是赵之桢的生母,如今的太贵妃——母以子贵,赵之桢登基,她也跟着晋了一级。

  抱琴为此还亲自跑了一趟。

  这消息也的确经过了乾清宫大总管那边的印证:多年以来,赵之桢对元chūn有爱更有敬,王府上下全都看在眼里,如今这些人又大多跟着赵之桢一起搬入宫中,他们对元chūn的态度也是一如以往,只要不涉及军~政~机~密,全都有问有答。

  元chūn也不觉得皇后会为这等小事扯谎,而且太贵妃的xing子……可不就是欺软怕硬?不过太妃不敢得罪儿子,未必不敢为难下儿子的宠妃。

  想到这里,元chūn忽地一笑,“晚上可有话跟圣上聊啦。”

  反正在赵之桢眼里,生母因为自己的爱妃而吃几口gān醋,他最多置之一笑,不会当真。他们一母同胞的兄弟三个,对待生母完全一致,都称得上“孝”,但“顺”却未必。

  抱琴端着参茶上前,“您的心也太宽了。”话里却带足了骄傲,谗言对娘娘没用!眼见元chūn吃了半盏,她接回茶碗,扭头瞥了眼座钟,“这会儿圣上没打发人来呢。”

  登基之后,赵之桢与元chūn相处起来,跟在王府时也没多大差别:若是赵之桢午后没派人过来传话,那就是他晚上要和元chūn一起吃饭并留宿。

  元chūn道:“他来了你们再叫我。”说完,便歪在引枕上闭目养神,心里思量晚上如何跟赵之桢开口,想着想着……她又睡着了。

  等赵之桢迎着落日余晖踏入景仁宫,元chūn睡眼惺忪,一身常服……还小跑着迎了出来。

  看她这副样子,赵之桢又多了桩愁事:元chūn月子没养好,至今还在用药。以前的她可绝没有这样贪睡……元chūn不知赵之桢的心事,微微一笑道,“今儿倒是早。”

  赵之桢直截了当道:“今儿跟父皇商议如何封赏林海和贾珠,自然顺当。”

  元chūn笑得更开心了,“姑父和哥哥该向您谢恩啦。”

  “应得的。”赵之桢抱住元chūn,二人相携进门,赵之桢才又笑道,“何须客气。”

  话说,乾清门之变过后,有大功在身的后~宫~侍卫统领,还有禁卫军统领以及麾下官兵要么加官,要么封爵,要么得了大笔赏钱,总之无人“空手”。

  但庆王、北静王、林海和贾珠等人的官职爵位都不见动静——这事儿根本就是明摆着的,新君打算重赏,而封赏这几位的官位,必须得有人先腾出来才行。

  庆王和北静王都是父皇的人,林海和贾珠要么早早便偏向自己,要么彻底就站到了自己这一边,于公于私赵之桢都想封赏得丰厚一些。贾珠是个翰林不难安排,但林海已经做了户部尚书,再进一步只能在礼部吏部之间挑一个。

  本朝官员在入阁之前,都要当上几年的礼部尚书。林海刚满五十,提入阁还是早了些。

  赵之桢也不想在父皇刚刚退位不足一年,就急着挤走父皇的心腹,换上自己的人——这吃相未免太难看了,何况父皇这阵子待他可是真好。

  为此,赵之桢也不免跟元chūn感慨几句,“父皇这般宽容疼爱,还是……头一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