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弘昼
自从马大人等为首官员们人人自危后,其下附庸小卒行事亦低调起来。乾隆趁机罢免了几个碌碌无为之人,提拔好些个肯埋头苦gān,却无身份背景小吏。
乾隆亦没忘天佑叮咛,从牢中提出五个死囚。每日清早,把其锁在囚笼中,押至大理寺外,当着百姓面,喂其抽大烟。个中缘由,都在布告上写一清二楚,并贴于大理寺门墙之外。
禁烟之事不仅只在顺天府实行,乾隆一道诏书发往天南地北。旨意上说,只要是人口过万、兵丁上千大城镇,都需从牢中抽调二名死囚,日日推往衙门外,给其抽大烟。并把朝廷发下布告,张贴于衙门口,找个能说会道之人,把大烟危害一一告知百姓。
自古以来,人证都需眼见为实。如今,这禁烟之举是以百姓为证,让他们亲眼看着满面横ròu,粗壮高大死囚,一天天颓废衰败。从一开始,由官差qiáng制灌烟,到其自己流着眼泪鼻涕,苦苦哀求吸大烟。若不给烟抽,死囚们不是自残、就是抽筋、或是口吐白沫……
末了,这些吸食大烟囚犯,不过半年便虚弱致死。百姓见之,无不心头骇然,哪里知晓死囚吸烟,是暗中加大了阿片份量?其后,不用官府出力,百姓们奔走相告,尽皆诉说着大烟祸害。一传十十传百,不过几日,吸大烟会致人死地,害人家破人亡流言撒布天下。
更有知qíng者,述说着大烟馆子门口,那一幕幕抛妻弃子、卖儿卖女、打骂老父悲惨qíng景,而其中实qíng,不过就是为了得些钱财买大烟吸。这般,如此,那些听闻者,如何不惕然自警?
当天下百姓得知了大烟危害后,乾隆立即下旨,封了各地烟馆,并差遣官员们捣毁烟窖,把缉获大烟悉数点燃焚烧。在浓浓烟雾中,百姓们看到了朝廷对子民关爱。
毕竟,这大烟如今只有小老百姓在抽,而且多数都为汉人。即便是这样,满人皇上竟也能为这小部分人,拨出那么多人力劳力,特地为百姓们解说。这不是爱民如子是什么?往日天高皇帝远隔膜,一下子缩短了,并大大提高了乾隆在民间威信。
乾隆在圣旨上指出,大烟确实能卖大钱,但烟商得都是昧心钱。而这些大烟,都是从大不列颠洋人手里买来。乾隆话中意思,只要是聪明些,都能明白。和洋人做生意,行!但一定要看到手是什么,不要为了谋利,便祸害自己人,自己同胞手足。
乾隆更下旨常年贴于城门口。上门写着,今次一役之后,只要是卖大烟商户,就定为勾结洋人,祸乱大清反贼。轻者,抄没家产,游街十月以儆效尤。重者,全家问斩,余者流放边陲,披甲为奴。当然,有罚就有赏。其下写道,知qíng举报者,如若属实,赏银百两。
如此一来,别说是贩卖阿片谋生商户,就连远渡重洋前来传教洋和尚,亦被激怒百姓扭送到衙门口。让传教士痛哭流涕是,自己存身之所,已被愤概百姓们砸个稀烂,连同那教堂窗户上漂亮彩绘玻璃,都成了众人脚底下废墟。
传教士们一个个诅咒发誓,自己从没有买卖过阿片,更从未破坏过大清和谐。而且,他们都是抱着一颗热忱心,踏上这块陌生土地,来这里是为了传播主福音。
传教士们为了显示自己无辜和诚意,纷纷提笔写书信,说是要寄回自己故乡,让他们祖政廷来解释这个失误。传教士信誓旦旦表示,阿片从大不列颠流入大清,一定是个误会。即便不是误会,这些阿片,也肯定不是自己家客商,卖给大清商人。
传教士在衙门里软磨硬泡、死缠烂打、百般阿谀,唯一目,就是恳求朝廷保全自己财产和人身安全。各方官员得了上令,把传教士写信送往顺天府,呈上乾隆御案。天佑当夜拆信查看,并按照对方字迹,重新书写内容后,按上由工部巧匠仿造私印,再命人送往大不列颠。
其后,乾隆下暗喻,命衙役送传教士们回了住所,并在每个传教士身边,指派两人贴身保护。让传教士感到苦恼是,官差随时随地跟随着自己,以保护名义进行监视,而且还是自己求来。传教士们是哑巴吃huáng连,有苦说不出。
然,他们足下踏是大清土地,头上顶是大清苍天,想要讲什么私人空间,那便是扯淡。传教士们唯独能做,就是日复一日向上帝祷告,祈求祖来人,接替自己位置,送自己回故乡。或是,女王皇帝陛下派遣使者,来大清替自己撑腰。
可怜,他们不知道是,自己寄出信件早已在中途换手,他们哀求只怕永远也无法达成。传教士们只能在无止境祷告中,逐渐绝望。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