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如此,无论满汉之家,只要身有余钱,皆捐出了银两。之后,简直是一发不可收拾。每家每户都以捐赠为荣,要是被人知晓没有捐银两,便会被众人耻笑。为此,就连穷苦人家,也舀出半斗米,昂着脑袋倒入官府门前暂设粮仓内,并喜孜孜看着主簿把自己姓名记入在册,其后写上半斗米捐赠。
京城这般事态,周边如何不受影响?就连江南扬州、苏杭等地富商,都各自掏出银两,想买个好名声。而各处百姓更是互相攀比,不愿坠了一方名头。
百姓捐赠之事,无关各地官府政绩,乾隆更下旨表示不可qiáng行征讨,若有违者从严定罪。此事之下,赏云鹤请旨带兵押送银两、物资去huáng河两岸救灾。事后闻知动向多隆之辈,相继闹着yù要同行。他们阿玛如何肯应?
救灾可不是闹着玩。不仅怕qiáng人夺了银两,和底下官员那些腌臜事,更怕遇到流民闹起瘟疫,反倒连累了救灾之人。何况,多隆等人多是嫡子,家中父母哪个愿放行?然,乾隆大笔一挥,准了!让所有被和亲王选中八旗子弟,跟着赏云鹤押送赈灾之物,去huáng河两岸吃苦。美其名曰,锻炼他们毅力。当然,乾隆也没忘了让弘昼在其后压阵。
救灾如救火。十日之后,赏云鹤等人压着银钱、物资出了顺天府。其后,待各地筹备接连不断送往灾区。而洪水泛滥之处,早有赏云鹤派出清风门之众去援助。并以朝廷名义开了善堂收留两岸流民,施粥、赠药、医病……把灾祸尽可能减小。
末了,不提赏云鹤、弘昼如何赈灾。当他们离京之后,为朝事忙得焦头烂额乾隆,才把小燕子、紫薇提出漱芳斋,并不审问,只是让她们跪于阶前听旨。
旨意说得明白,小燕子冒认皇亲,本是死罪。但如今恰逢大赦天下,便饶其一命逐出宫廷。只是在出宫前,命慎刑司太监割下小燕子舌尖,免得她今后胡言乱语。
目下,令嫔禁足、永琪无传召不得入宫、福尔泰去了西藏、福尔康贬成了三等侍卫,小燕子是求救无门,想找身畔紫薇求援,却见紫薇自顾不暇,只能挣扎着被侍卫压去慎刑司受刑。
而夏紫薇则因济南夏家人死绝,无人能为其作证。无凭无据,她话不足采信。皇上仁慈,不追究她罪责。既然,她当初从福家入宫为婢。如今,自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紫薇没料到日也盼,夜也盼,盼来竟是这样结局。她赶忙掏出怀中纸扇,双手托至头顶道:“这是皇上当年给我娘亲纸扇,上面还有皇上印戳。”
乾隆冷嘲道:“小燕子当初认亲,不是也带着烟雨图吗?”
“这……”紫薇又恨又恼,正不知如何反驳之际,已被侍卫一左一右拉着出了乾清宫,一路送往福家。宫人说了来意后,把紫薇留下,便回宫复命了。紫薇不知福尔康已经成了亲,一见到他就同见到了浮木,双足一踮扑向其怀中。
福尔康抱着怀中紫薇,亦是莫名惊喜,不停安慰。待二者若无旁人续完旧qíng之后,紫薇才想起自己贴身丫鬟金锁。紫薇提起金锁,福尔康不由得想起延喜宫当日,令嫔挑唆永琪话,心底难免忐忑。
福尔康不敢,亦不愿出卖令嫔。只能编造谎言,说金锁在慎刑司熬不过刑罚,自尽了。紫薇听到金锁死讯,如闻晴天霹雳。金锁,不,应该是白芍,跟着她十多年了。自从逃出夏府之后,她既防着白芍,又当其是唯一依靠。
紫薇回忆着当初在人市内买下竹琴、夜入别院夏雨荷丧命、来到京师利用小燕子送信、巧言设计消去济南祸患、故作委屈借由头入宫、迷失在浮华中遗忘初衷、献身于皇上却成一场空梦、回京后一碗红花了断母子qíng分、将计就计使五阿哥托出实qíng……可如今,她不仅没有成为大清公主,反而赔上了白芍xing命。
更让紫薇无法接受是,她为了不bào露身份,陷害夏家满门。但而今,皇上却用无人证来打发自己。夏家人活着,对她不利。死了,竟然仍扯她后腿。紫薇恨夏家人、恨小燕子、恨老天对她不公,若是外公待她公平,她不会逃婚。要是小燕子说了实话,她早已是还珠格格。若皇上没有遇刺,没有忘记对她承诺,她又怎么会走到此刻境地?
紫薇yù哭无泪,本是怀着期待跨出漱芳斋,不想下一刻却被赶出了皇宫,此番又听到金锁噩耗,这接二连三打击,害紫薇双目发昏,怒气堵住了心窍,猛然软倒在福尔康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