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的玛丽苏_作者:安休(119)

  而梁山伯不知道唐眠的想法,只又想起十几日他和祝英台相较武技后马文才看他的莫名目光,很是不解。

  两人大眼瞪小眼了半天,梁山伯出声:“马兄,请问马兄有何事……”

  “……无事。”唐眠扭过头去,但想了想,又很认真地问道,“梁兄,难道不一起去看七树兄的武技?”

  作者有话要说:全改版全新滴哦,大家不用新买了~~~今天如果有空再更一章新的吧orz对不起大家><

  ☆、历史梁祝之马文才(三)

  来仪坡是一块方圆有四五丈的山中平地,平地西面有一棵千年松,苍拔挺直,面向群山。松下是一块五人合抱宽的大石矗立,上面题着“来仪”两个大字,气势清朗雄壮,而有飘然不群凌然万物之姿。

  据说这是昔年逸少公(王羲之)于会稽时西访钱唐万松书院,适逢日出之时,他闻得来仪坡上朗朗铮铮洛生咏,正诵到《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之句,而朝阳红日冲破山间蔼气,日光下落于层层云雾之中,势如凤凰展翅,锐鸣而下。

  逸少公胸怀骤阔而有凌云意,一腔笔墨yù喷薄而出,未待僮仆摆好几台磨好墨展开纸卷,就以糙间清露兑在砚台的残墨上,直笔一蘸便慨然挥毫,时万松书院山长与学子俱为所惊,正yù叹惋石上之书难以保存,又兼墨为陈墨且墨汁不足,却发现墨迹虽淡,然而笔意藏锋,气势宏伟,丝毫不差,随着山间雾气散开,那“来仪”二字,竟是越来越深了。

  时人闻之,俱感叹逸少公笔力之深,不仅入木三分,更是入石三分而后始露锋芒。更有人把它比作当时开始出仕的名士谢安石,隐于东山,而一朝为官,晋之风云瞬间变幻,故而也有学子常戏称此石乃是“谢安石”,谢安,字安石,正如此石之名耳。

  唐眠就站在这块名石旁边,一只脚还好死不死地踩在石头上,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苍茫表qíng看着眼前正在演示武技的人。

  若说梁祝是小孩打架,那么现在是孩子王在卖弄了。

  “马兄,此石乃著名的隐者石,不可随意踩踏,还望马兄……”梁山伯看她如此,立刻有些急,低低出声提醒她。

  “噢……”唐眠应一声,却是丝毫不动弹。

  梁山伯又是劝告再三,唐眠却是恹恹的,颇有些鄙夷地“啧啧”两声,长长叹了口气,才放下脚,而后却并没有停在原地,转身就走了。

  “诶,马兄?”梁山伯不明其意。

  “这位兄台留步。”一个如低沉古琴音般的声音也在唐眠背后响起。

  “何事?”唐眠向来从善如流,回头问,却见那叫七树的男子已停下了动作,灼灼目光盯着她,似有不满。

  “兄台何以观我武技而叹气?”他问。他自己知道他的武技在同龄人中很少有人能胜过,甚至连家里的带刀部曲三人齐上也不能奈何他分毫,他对自己的武技极为自信,又向来有傲气,发现有一寻常书生对着他的武技叹气,自是有些不满。

  “没。”唐眠说谎向来不眨眼,“只是山太高了,我气有些短。”

  怎料她答语和态度都太过轻浮,反倒引起了七树的反感。他冷哼一声道:“这位兄台若是觉得在下武技一般,不妨直说,若是觉得自己技艺过人,亦不妨过来比试一番。背后叹气说道,着实令人不齿。”

  唐眠抽了抽嘴角。这男人无丝毫脂粉气,很是英武,声音也是如金石一般gān脆,但态度却有些蛮横高傲,让人没来由想挫挫他的锐气。

  当下她也不再推辞,直直地望着他,道:“好啊。”

  “马兄名字里言文才,不料却是个武才啊。”在一旁观战的祝英台原本就看不得马文才做地头蛇,又见他几日都不来上课,分明是无心向学,更是厌恶此人,这时便也不由再度出言讽刺了。

  唐眠并不在意,只是随手捡起一根gān枯树枝,挑衅地看着那七树,道:“来吧。”

  七树微一皱眉,四下望望,却找不到和他手中一般粗的木棍,当下将手中的木棍递到唐眠面前,道:“我们便空手来,兄台若要持此木棍,请随意。”

  唐眠挑眉看了看他手里的木棍,咧了咧嘴,很不客气地接了过去:“恭敬不如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