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话比较多2:搭台记本来的内容是从开始搭台一直写到接仙的,因为我思路奔放而不得不拆成两卷,还好看了下后文,内容际分得还算鲜明,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来留下一些行文的线索。
本来想过要叫接仙记或者野战记,但是听驸马的话,名字还是要好好取的嘛。
下一卷,huáng粱记。
作者话比较多3:
世上爱筝不爱琴,则明此调难知音。
今朝促轸为君奏,不向俗流传此心。
——唐·戎昱
冤有头债有主,这诗不是我写的哦~
huáng粱记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首善居不易,功名信难求
冯素贞病休的最后一日假,天香拖着她与自己一道去看在建中的接仙台。
冯素贞打趣道:“你莫不是想让我再病上一回?”
天香撇嘴:“哪敢耽误冯大人的正经事?
冯素贞笑道:“身为驸马,伺候公主便是我的正经事。”
天香得意得尾巴都快翘起来了。
二人驱车到了工事处,看到太子正在山脚下指挥着加固上山的石阶。
此地从前曾有烽烟台,故此阶在此已有经年,这次特意重新拓宽修葺,如今已是个一丈宽、百丈长的天梯,远远看着直入云霄,真真有登天之势。
太子特意为其加以边栏,留出了宫灯位置,足以保证皇帝即使在天色未明的时候,也可以龙行虎步地登上山顶。
接仙台已然初具规模,堪堪看得出整体的模样,其上鎏金化银,倒真的是jīng致非常。
天香对接仙台兴趣不大,她此来主要还是来探望自家哥哥。
如此大的工事,太子并没有亲力亲为地去参与接仙台的建造,而是负责调遣和验收,故而在室内待得时候要长一些。
天香打量了下太子的营房,瞧见书案上堆着不少邸抄,不由得笑了:“张大人真是有心了。”
身处郊野,仍不忘每日让太子阅读邸抄,关心国计民生,也就是张绍民能有这份心力了。
太子叹了口气:“我每日里不看完这些,不写出我的想法来,张绍民就不让我去看接仙台。”
冯素贞哈哈笑了一声,拣起几本邸抄翻看起来,不时针对着其上的民生之事说些评语。
太子初初不以为意,后来听出道理来,这才入了心,频频点起头来。
里面居然聊起了政事,天香闲极无聊,便跟着单世文出去转了一圈儿。
只见单世文左一个右一个地打着招呼,一路走来都有人叫他“单小爷”,显然是在此间吃得开的人。
天香大为惊异:“这位小爷你果然很厉害啊!”
单世文嘿嘿笑道:“我哥去怀来前在京营里当过差,我老是偷了他的衣服来京营玩耍,所以这里不少人还认得我。”
天香想起在怀来时,这厮穿着不知道哪儿来的百户衣服也是有模有样的,确实是个会装模作样的人才。
只是,这份乔装的功夫到底还是不如冯素贞装得好,许是身为女子,天生就更会隐藏自己的qíng绪吧。
四处转了一圈儿,天香回了帐来,看见太子这边的卫兵比别处多出许多,料是张绍民果真将太子护得密不透风,不由得又说道:“太子老哥也应该随身带些可以防身的东西,免得被贼人近身之后得了伤你的机会。”
冯素贞点头道:“公主说得有理,太子殿下是要注意些自己的安危。燕山地方广袤,纵然张大人防卫得再周全,也不能保证没个万一。”
太子想了想,苦着脸道:“我又不会功夫,怎么保护自己呢?”
张绍民沉吟道:“不如我去给太子弄支火铳过来吧”
天香摇头道:“那东西还需现场装填夯紧,战场上好用,近身之时瞬息万变怕是没多大作用……不过毕竟聊胜于无,张大人帮我也弄一只呗!”
这一边天香对着张绍民嬉皮笑脸死缠烂磨,另一边太子翻着自己的桌案,除了木工刀具,便是少量的火药样品,哪一个看起来都不像是可以御敌自保的大杀器。
总不能当场把自己给炸了吧?
太子陷入了沉思。
夫妇二人在燕山盘桓了一个上午,吃了京营的大锅饭之后才慢吞吞地回了城。
府中已然有了客人——刘倩。
见两位主人回来,刘倩开门见山地代李兆廷谢过了冯素贞的举荐,冯素贞自是一番客气,没说几句便借口公事去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