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前日接到一封血书,却是汴州百姓民变,起糙的檄文。”李迅从袖口取出来双手奉着,道:“其中言到朝廷七大罪状,儿臣看罢心惊!毕竟汴州节度使梁书碧一直奏报灾qíng稳定,民风安稳。却不知他谎报灾民饥荒和疫qíng,狠心屠戮百姓。”
明皇色变,一挥手,卢有邻忙去接过血书递上。明皇边看边听他续道:“儿臣手里没有确切证据,却不愿相信此乃平白无故之事。儿臣斗胆,请父皇差人详加查问,以免这等糙菅人命之人留在朝中,扰乱民心!”
“陛下,微臣冤枉!”梁书碧先跪下喊冤:“汴州灾qíng严重民不聊生,臣倾家dàng产填补粮仓。臣问心无愧!”
李迅铁青着脸,道:“梁大人倾家dàng产填补粮仓?可为何檄文上七大罪状,全是历数梁大人qiáng占民财中饱私囊?”
“太子殿下身份尊贵,也请拿了证据再数落下官!”梁书碧冷笑:“微臣对陛下忠心耿耿,天日可表!殿下这般血口喷人,微臣着实不服气!”
李迅还待再说,明皇开口道:“吵吵嚷嚷像什么样子!”
魏灵芝微微摇头,示意唐飞彦不可轻举妄动。如今之计,只能希望明皇派遣信得过的能臣,去详加调查,抓到证据才是。
“河南道灾qíng严重,朕知晓。梁爱卿到底治理如何,吏部考核、御史台察探文书俱在,朕不信他有那个胆子。”他眯着眼看着手中的血书——纸张破旧,字迹潦糙,却也不像伪造,不由心生疑窦。可梁书碧是他爱妃的胞弟,明皇无论如何也得回护一二。
“迅儿得的血书,朕也不信是空xué来风。”明皇抬起头,道:“便是捕风捉影,朕也不能置之不理。上官元,择吏部御史台各一人,明日动身,前往汴州探查。”
“臣遵旨。”上官元应下,李迅忙道:“父皇,儿臣请命前往!”
“你身子骨差,才好没多久,舟车劳顿的,就不必的。”明皇摆摆手,道:“却还有一事,北庭都护府都督病故,职位空缺。诸位爱卿,朝中哪位合适去接任都督的?”
这却是件大事了,邸报是今日早晨直接传送明皇的,除了提前得了讯息的李迁,再无人知晓。方才算计李迅,李迁只等一月后,给他致命一击。而北庭都护府的空缺,却是他苦想多年不得的机会。他微微一点头,梁沁芳看到后,顿时明白这的确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于是先发制人,躬身道:“陛下,微臣推举一人。”
梁沁芳担任金吾卫统领后,大肆打压异己,培植心腹。拓跋益阳路老三都被寻了个由头,贬为参将。韦谦易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并未多言。
“何人?”明皇很是喜欢自己爱妃家的一兄一弟,梁沁芳回长安后,也着实进献了许多明皇喜好的物事,颇得圣心。
“回陛下,臣举荐韦大将军。”梁沁芳面无表qíng,实则字字诛心:“无论声望还是资历,都找不到比韦统领更合适的人。举贤不避亲,微臣虽隶属韦统领麾下,却真心举荐。”
明皇倒是没想过韦谦易,他笑道:“谦易为了稳重,素有谋略,倒是合适。不过谦易,你可愿去?”
“父皇,韦将军统御御林军多年,护卫大明宫。若是由韦将军出任北庭都护府都督,御林军却该由谁统御?”李迅忙cha嘴,梁沁芳这下明升暗降,北庭都护府都督虽说也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到底不是天子近臣。况且如今长安城若没个忠心耿耿的臣子拱卫大明宫,将来势必有乱。
“微臣莽夫一个,但凭陛下吩咐。”出乎预料,韦谦易却没推辞,把难题丢回给了明皇。官场浮沉数十载,他本是志在疆场的一员虎将,却耽在御林军这个泥坑里,平生唯一一场胜仗,竟然是扶持明皇上位,屠戮的也是大唐的士兵。
名将白发,他已经五十岁,什么都看得淡,倒是真心向往西域huáng沙弥漫了。
殿中一阵寂静,明皇抚着胡须,却是听懂了韦谦易的话来。当初意气风发的几人,也就剩下韦谦易一人,瞧着还是威武的。
明皇长叹口气,道:“此事也不着急,搁置再议。罢朝!”
李迁弯腰恭送明皇,心下暗喜——看来韦谦易在长安的时日,着实不多。如今却不能贪功,御林军大将军的位置,他只要不多言,定能如他所愿。